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道觀大全之嶗山塘子觀

國學經典 閱讀(1.21W)

道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歷史悠久的教會,它是我國本土教會,對我國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影響。道觀是道教信徒供奉神仙的一個地方,它是我國建築文化中的瑰寶。塘子觀位於青島嶗山,始建時間已經無從考證,它是我國道教的已做著名道觀。大家是不是對這個道觀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吧。


簡介
  塘子觀是我國道教宮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境內的嶗山文筆峰西南麓。始建年代不詳。明代萬曆年間曾有重修,清光緒時道士吳介山對其進行修繕,並改稱“餐霞觀”,民國初年複名塘子觀。觀內原建有正殿和東西兩廂房等殿宇,正殿三間,中供真武大帝塑像,1938年兩廂毀於日軍兵火,1948年時任觀內主持道士郭明祿募資重建兩廂並維修正殿;觀之周圍松柏蒼翠,竹楓掩映,山水秀麗,環境幽雅。為嶗山著名道教宮觀之一。

道觀大全之嶗山塘子觀

塘子觀,又名堂子觀、餐霞觀。觀在勞山文筆峰下,二龍山之西南麓。始建於宋,重修於明萬曆八年。屢遭厄運。清初,即墨人郭繡曾讀書於其間(官至湖廣總督)。至使此觀名聲大播。是觀歷清人修葺後,又罹厄於日冦掠火。近為鄉人重修建。觀中有泉曰:甘露,清洌甘美,盈盈不涸。仙家道侶,文人墨客遊聚其間。吟詠連朝,佈道修心。且夫山秀水明,幽宓非常。竹樹豐茂,曲折洞深;絕峰稜稜林壑尤美。有潭如鏡涵,深不可測。鑑峰吞巒,藏雲翳龍;高巖飲波,徒崖擁碧。令人矚目忘塵,絕俗澄心。實為靈山神域,洞天福地也。詩曰:

斜陽在山隅,人影散地垓。

群峰含青碧,天無纖雲回。

拾階一登臨,冷鬱肅形骸。

蘆葭近水長,巨石臨澗排。

高堤斬波趨,風摧老木衰。

秋氣去未遠,寒風乍低迴。

一潭碎鱗鱗,半山枯峐峐。

道盤曲水靜,崖高枯藤徊。

臨亭憑遠目,登巖暢詩懷。

回眸驚山月,舉首訝瓊臺。

二星同輝映,助我遊咍開。

撫往知荒歲,追昔住嬰孩。

漫吟竹筱幽,且撫松柏楷。

泠泠甘露水,峨峨文筆隗。

千載人與事,俳詼說沉埋。

與君相扶將,聊作歸去來。

歷史
  據太平宮道士傳述《塘子觀廟志》載,當時躲在臨安的昺帝倆太妃謝麗、謝安(姊妹倆)於宋覆滅後,攜隨從化裝成漁民,乘船北上,在嶗山仰口灣登岸,到太平興國院(太平宮)出家修道。太平宮前臨黃海,故謝麗、謝安每一出門,望見大海,即觸景生情,掩面痛哭。(宋軍零丁洋戰敗,陸秀夫抱9歲昺帝投海死,宋亡。)廟中道長見狀頗為同情,便勸說兩謝移居離海較遠的山後腳廟塘子觀。誰知兩謝仍心懷故國,並晝夜思念愛子,總幻想有朝一日昺帝或能從海上乘船而來,故經常爬上光光崮眺望大海。後人哀其故國之思,憐其慈母之情,便把光光崮又稱為“望望崮”。

清光緒年間,道士吳介山復修塘子觀,同時更名“餐霞觀”。此時,掖縣名儒林鐘桂曾在此設書院授徒講學。民國初年,“餐霞觀”複名“塘子觀”,和修真庵合一經營。有耕地360畝,並有狼彎崖、大竹棵子等13處山巒,及雙臺“皇妃塋”(即兩謝墓)、雙臺“道士塋”和“西大澗”三塋地。

1938年3月15日,日寇進山掃蕩,曾衝進塘子觀,燒燬兩廂。1948年道長周源深與主持郭明祿募資重修東西兩廂,並維修正殿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