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盤點春節習俗的地域差異

國學資訊 閱讀(1.32W)

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的大國,有著悠久、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國有56個民族,不同的民族在過春節的時候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千姿百態的民族風情所體現出來的中國地域文化也是不同的。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春節,又日來臨,我國漢族人民和許多少數民族都以各自的方式舉行盛大而饒有興趣的慶祝活動,來歡度這一佳節,而另一些少數民族則還有自己的傳統年節,且時間、習俗各異漢族過春節L:從臘月初八開始,臘八粥的香味,最先使過年的氣氛在家家戶戶呈現出來。臘八粥的配製別豐富:紅棗、栗子、薏仁米、花生、芝麻、核桃仁、松子、杏仁、雜豆瓣及五顏六色的各樣果脯,遠遠不止八種。親朋好友之間,還有互相饋贈臘八粥的習俗。另外,祖國南北在臘八粥的內容中也有一些差異。

盤點春節習俗的地域差異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兒”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鄭重其事地舉行祭灶儀式。據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供玉皇據以賞罰,於是,百姓們供上紅燭、糖瓜,企企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據說七天以後大年三十晚上,他還要與眾神同來人間過年,屆時各家則舉行“接神”、“接灶”儀式。

臘月二十四,為“掃房日”,此後家家戶戶煥然一新,各店鋪、百姓人家,新貼的春聯鮮豔奪目,顯示著家富人寧,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

除夕這天,祭祖、接神、接灶、好不熱鬧。大家已不再勞作,遊子們千里迢迢,也要趕回來,閤家歡聚一堂。北方人包水餃,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取其吉祥如意的好徵兆。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盡情娛樂。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四面八方鞭炮齊鳴,歡慶活動進入高潮。初——大早,熱熱鬧鬧的拜年便拉開了序幕。

蒙古族的“白月”:蒙古族過春節叫“白月”,蒙古語稱“查幹薩拉,所以把歲首正月稱為”白月“,白月元旦也被稱為”白節“。

蒙古族也以農曆正月七年級作為”春節“,過春節分”送舊“和”迎新“。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清潔衛生、打掃家室,到傍晚開始詞,祝福家人幸福。蒙古人認為”火“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傳宗接代、興旺發達。

臘月二十三以後,就準備過春節”迎新“。家家戶戶準備各色蒙古族風味食品。年三十這一天最熱鬧,全家喜換新裝,歡聚一堂,上午上供祭佛,蒙古人家中都沒有佛櫃;晚上,開始祭祖先,在院外平曠之地,鋪好新氈,擺上酒、菜、肉,長輩口中高聲唸誦高祖、曾經的名字,把酒一盅盅不斷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祖之後,全家上度,晚輩向長輩敬酒,為其送舊迎新。接下來便是通宵達旦舉家歡度。新春一到,便擺桌上度向老人、長輩跪拜敬酒。七年級這天,不論男女,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問候“新年好”、“過年好”。並帶著哈達和酒到親戚家拜年。

藏族的“跳神會”:藏族人民按照自己有曆法過藏曆年,一般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裡。藏族隆重、盛大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秦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祛邪降福。

侗族的“打同年”:這項活動,有些像漢族過年的“團拜“,不同的是侗族以歌舞相拜會。龐大的:“團拜”隊伍,載歌載舞到達一個村寨時,該村寨的婦女排成認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種問題,隊伍中的人也要用歌聲作答。侗族民歌“限、耶堂”大多在春節期間演唱,是一促唱跳結合的集體歌舞,無樂器伴奏。“耶堂”節奏歡快、熱情奔放。屆時男女隊,男隊手換手圍成圈,歌功頌德時速度快捷,舞時搖手頓足,歌聲洪亮,雄渾有力;女隊同樣圍成圈歌舞,動作卻輕柔幽,聲調悠揚,明朗動聽。

基諾族的“特毛且”:“特毛且”是基諾族的傳統年節,意為“過大年”,是基諾人最隆重節日。每年夏曆春節前後舉行,具體日期各寨不一,由各村社長老“卓巴”(寨父)、“卓生”(寨母)測定。屆時長老敲響其家獨有的大鼓,宣佈新年開始,村社男女老幼便湧向長老家慶賀。家家戶戶端出提前釀好的米酒,擺上豐盛的食品,還要邀請附近要寨的親戚朋友前來歡度新年。當天晚上,全寨人聚集於廣場,燃起篝火,有長老和歌手領唱史詩,其場面頗為壯觀。青年男女對歌歡舞,通宵達旦,興盡而散。

此外,還有土家族的“趕年”、壯族的“晚年”、水族的“端節”等等。各族人民雖以不同習俗歡度新年,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美好願望:企盼來年幸福、吉祥、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