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漢族的由來,揭祕漢族的的歷史源流

風土人情 閱讀(5.38K)

中國人口以漢族人口占第一位,而且漢族人也大量分佈在中國的國土上,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幾乎都有漢族人的足跡。那麼,漢族是怎麼來的呢?源流自哪裡呢?為什麼被稱為華夏呢?接下來,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漢族的由來,揭祕漢族的的歷史源流


  秦滅六國,華夏族與楚人相融合,秦始皇將大量華夏族楚族移民到河套,所以後來的匈奴、西部鮮卑的國民中都很多華夏族血緣者。

西漢時期,一個以華夏族為基礎的新民族(漢族)產生了。漢代漢族是由華夏族與東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族的血液。

據史料記載,東漢全國有7200萬人口,後因戰亂人口銳減至原來的1/3,即2400萬,三國末期人口為2500萬;曹魏、吳、漢休戰後都在恢復生產建設,到西晉中期(公元300年)人口增長到3379萬;西晉八王之亂人口死亡過半,到317年西晉滅亡時漢族人口甚至不到1500萬。陝西一帶羌、氐、匈奴有80萬之眾,而當地的漢族人口因戰亂、逃亡也只有80萬;至於山西則是匈奴羯族和鮮卑族的天下,他們也有80萬之多,殘留在當地的漢族只有100萬人;河北的鮮卑人應該有80萬,而當地漢族人口不過150萬人;至於河南-山東一帶主要是漢族人,人口占絕對優勢,而遷移至此的鮮卑族人則主要靠漢人每戶五十石的租米來過活;敦煌一帶多是中原流亡的漢族和當地漢族。後來30萬羯人被冉閔基本殺絕;40萬氐族隨前秦從關中前往各地駐防,氐族由於分佈太過於分散,不過50年就被淹沒在漢族的汪洋中,苻堅被西燕和後秦消滅,苻丕被後燕滅,苻登為西秦滅。西秦又被匈奴胡夏滅,後秦被東晉滅,胡夏被吐谷渾滅。鮮卑慕容部、乞伏部在混戰中被北魏、高雲-馮跋、東晉消滅。到東西魏並立北方時,中國北方只剩下兩個大的民族----漢族與鮮卑族拓拔部。(拓跋部鮮卑族4世紀初全部人口不逾百萬,甚且遠低於此數。)由於在秦燕爭雄的間隙,民間漢人恢復增長,368-407年的漢族人口全國恢復到3000萬,東晉人口有1500萬,所以北方民間漢族人有1500萬。520年中國人口增長到5240萬,其中南朝2000萬,北朝漢族2350萬,混血兒400萬,鮮卑雜胡490萬。由於爾朱榮之亂而被屠殺的鮮卑羯和534年開始的東西鮮卑魏的互相攻伐,鮮卑族人口已經枯竭。由於周齊拒絕漢化,所以鮮卑族很少溶入漢族人血液,最後以大部分自相殘殺同歸於盡和小部分溶入漢族而結束了鮮卑族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由於胡人以打仗為職業,所以胡人在200年的北方混戰中大都戰死,(爾朱羯族被斛斯椿殺光,侯莫陳悅又殺一遍,鮮卑族所剩無幾)以至於西魏宇文泰不得不從漢族民間補充兵源,搞府兵,用當地漢族豪強帶兵。八柱國中只有宇文泰和元欣是鮮卑族,其它的李弼(李陵後裔)、李虎、李遠,趙貴,楊忠,王雄都是漢人。總的來說北朝後期胡將大大減少,漢族大將先後湧現,如西魏大將韋孝寬、楊忠的爸爸武川鎮司馬楊元壽、遼東漢族高歡、秦瓊的爸爸北齊大將秦彝等等。從此,漢族人不僅在民間而且在軍方也佔壓倒性優勢,周齊隋唐的漢族將士及先祖大都崛起與東西魏並立時期。到了隋朝初年,關中、山西一帶由於胡人戰死,民間漢族增長和外地漢族重新迴歸,漢族已經佔壓倒優勢。到公元581年,中國人口剩下4430萬,其中南朝1800萬,北朝漢族2000萬,混血兒300萬,鮮卑雜胡330萬。所以隋唐北方漢族血統大概為(2000+150)/2630=82%。

說一下南朝漢族,在秦嶺淮河和揚州-鎮江-溧陽-宣州-黃山-九江-武漢-常德-懷化-百色一線之間,自秦漢以來都有大量漢族移民。比如楚國在戰國時期完全華夏化,四川被秦國佔領後也逐步華夏化,成為漢族的一部分。還有南京一帶自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安史之亂、靖康之難,中原南遷的漢族移民逐漸超過了超過了當地吳蠻。(雲南漢族最初是明朝穆英率領下的南京移民,後來清朝實行"改土歸流",大量四川漢人湧入)所以這一區域漢族血統有90%,超過了北方漢族。

至於蘇南-浙江-江西-湖南則最多有60%的漢族血統,所以吳語、贛語、湘語難懂。上海-蘇南自泰伯入蘇州以來就是華夏族-吳蠻雜處,後來北方戰亂南逃至此的漢族人逐漸增多,超過了當地吳蠻。浙江以前屬於越國,後來被華夏化的楚國滅掉,越人南潰,漢族湧入與山越(不屬於百越而屬於苗瑤語系的民族,畲族的祖先)雜居。湖南、江西則是漢族與大量武陵蠻(苗瑤族的祖先)、少量雲夢閩越族雜居。不過咱們說句題外話,在血緣上和體表特徵上南蠻比百越更接近漢族,這也是閩粵漢族與其他漢族顯著不同的根據。

閩粵則可能有大量的百越族血統。福建人無疑具有閩越族血統,雖然漢武帝滅閩越後很多閩越土著和貴族被強制遷移到江淮和雲夢,但是當時的漢族人仍然少於閩越族土著;直到後來大量固始漢族南遷,漢族才與土著人口相等。所以福建人的漢族血統充其量不超過60%,這注定了福建人有更多的百越特徵。而兩廣可能有更多的南越族血統,這一點從他們跟越南人相似可以看的出來。兩廣至多有50%的漢族血統。粵語、壯語、閩南話-閩北話難懂,可見一斑。

金建國初期女真族有60萬人口,後來入主中原的女真族有40萬人,而金國治下的漢族人有4300萬。金滅亡後,漢族人懷著對金人滿腔仇恨,將殘留在華北的女真人無論男女老幼統統殺死。很難想象當時對女真恨之入骨的漢族殺之惟恐不及,居然會跟女真通婚!!!

蒙古帝國全國蒙古族人口不到150萬,散佈於亞歐大陸,而進入中原地區不會超過50萬。而元朝的漢族人口有9730萬,完全是壓倒優勢。元亡後,朱元璋對留在中國土地上的蒙古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雲南的蒙古人嚇的改了自己的民族屬性,幾百年來不敢說自己是蒙古人。

說南北朝時有民族的融合倒還說的過去,因為雖然在民族仇殺中羯、匈奴、氐、羌整個民族在中國被殺絕了,但是鮮卑族的的確確融進了漢族。但是在宋元時代,胡漢矛盾比抗日時期的中日矛盾要尖銳十倍,純粹是民族間的一場血腥大屠殺,根本沒有民族融合的條件。雖然胡人在戰爭初期取得主動,但是由於胡人意志的退化,胡漢人口對比的懸殊,胡人最終滅亡,並且在滅亡後遭到了漢民族報復性的血腥大屠殺,留在中國本土的胡人基本上被殺。(明初清初,由於中原瘟疫和戰亂造成人口銳減,山西洪洞縣城西大槐樹移民遷往中原,這是歷史上一次有名的北方漢族大遷移)。

滿族是金進入中原後留在東北故土的女真人的後代,到了本世紀,基本上融合於漢族,這算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200萬滿族人融合於3億人口的漢民族,基本上改變不了漢民族的屬性。所以漢民族是相對純正的民族。

漢代,華夏族與南蠻融合成漢族,漢族形成。從此綿延至今!隋朝時,鮮卑族融入了漢族,形成新漢族。新漢族與漢代漢族文化上、血緣上一脈相承,沒有太大差別,但差別還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漢賦與唐詩的差別。世界上沒有絕對純種的民族,只有相對純種的民族。相對純種的民族有漢族、藏族、大和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傣族、希臘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雜種有印度斯坦族、英格蘭族、法蘭西族、韃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亞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