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各國婚禮習俗 各國婚禮資料大全

風土人情 閱讀(2.51W)

所謂成家立業,自當是成家最重要,婚姻這種人生大事,不僅自己急,家裡人更急。如果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戀人,家裡人就各種催了。但是呢,如果有個看對眼的就要走向婚姻了,下一步就是婚禮了。那麼,外國婚姻跟傳統的婚禮習俗有啥區別呢?跟小編一起來結婚大全瞭解一下吧!

各國婚禮習俗 各國婚禮資料大全

  1、汶萊

  汶萊馬來族人大多數都實行早婚,一般男女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擇偶。但是,汶萊馬來人男女之間結合需要經過“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的階段。就算他們找到了理想的物件,還是須由雙方父母仔細觀察與調査,彼此都認為滿意之後,才可以說親。

不過,男女之間必須情投意合,很少有逼婚的現象。如果是經過中間人介紹的,父母也會徵求男女雙方本人同意,然後雙方家長就可以商議關於聘金嫁妝的條件。

各國婚禮習俗 各國婚禮資料大全 第2張

  2、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人的婚禮很特別。訂婚的時候,男方先向女方的家鄉送去糕點、白酒,給女方的鄰居也送上一小包糕點。訂婚後不久,即可在屋長的主持下完婚。舉行婚禮的時候,新郎、新娘雙雙同坐在一面大銅鑼上,屋長則手持大公雞在他們頭上舞動幾下,為他們驅邪,也為他們祝福。

另外,馬來人的婚俗很有特色。婚禮在女方家舉行,持續一週,包括男方帶聘禮到女方家接親、教長為新人唸經祝福、舉行新人沐浴儀式和合婚儀式等,主要儀式均在晚上進行。七日後,新郎方可偕新婚妻子和嫁妝回自己家裡。

迎親時,男方走一半路,女方走一半路;打著雨傘高高興興去迎接新娘;女方則要顯出悲傷的樣子,因為要遠離親友,故而心情不好。

舉行婚禮時,新郎和新娘再次打扮一新,端坐大堂正中,接受來客的祝賀和紅包。客人祝賀時不是舉杯飲酒,而是鞠躬致意,向新人身上撒上五穀,還要將青草或茶葉煮泡的、象徵身體健康的汁液噴灑在他們身上,祝福他們五穀豐登、早生貴子、白頭偕老。在這個過程中新郎和新娘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只能專心致志地接受客人們的祝賀。參加婚禮的人,除了新婚夫婦的親朋好友之外,過路的人都可以進去祝賀。婚禮儀式結束時,新郎和新娘回送親友一枝鮮花,花中扎著一個雞蛋,表示花好月圓。

馬來西亞一些少數民族中自古以來盛行婚事從簡的風尚,薩曼族就是這樣。這個民族的男子想成家,必須具備負擔一家人生活的能力,靠自己伐木建房、籌備傢俱、添置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強健的身體。這個民族的女子婚嫁的條件是要達到年齡要求,主要是看乳房的大小,是否已來月經及其他生理變化來判斷姑娘是否發育成熟。薩曼族的婚禮簡樸、熱烈,持續一天時間,新郎、新娘的婚禮服同一顏色、同一布料。新郎的頭飾是用新鮮的樹葉編織而成的帽子,新娘身上裝飾著用新布搓成的布條。在司儀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向長輩和親友們鞠躬致謝,並互相鞠躬致謝,以表示夫妻恩愛。

各國婚禮習俗 各國婚禮資料大全 第3張

  3、埃及
  (1)訂婚
  男女青年達到婚配年齡,經過媒人穿針引線,男方的母親或者姐妹便去相看姑娘,回來後詳細向小夥子介紹姑娘的情況,姑娘的容貌自然是描述的重點內容。小夥子感到滿意,姑娘家表示同意,雙方家長便選擇一個日子舉行訂婚儀式。訂婚儀式多選在姑娘家裡舉行,今天也有不少家庭選擇賓館、飯店或者俱樂部。訂婚時,男方父母須向女方父母贈送一筆數額可觀的彩禮,女方父母將用這筆彩禮金為女兒出嫁購置金戒指、金手鐲、金項鍊等物品,還要購置新婚房間裡的傢俱。購置這些物品的花費很高,男方送的彩禮顯然是不夠的,女方的父母還須新增一部分。在訂婚儀式上,小夥子的姐妹代表他將一枚金戒指戴在姑娘的右手無名指上,有的人家還送金鐲子和金項鍊。在埃及,一個姑娘是否訂婚,只要一看對方的右手無名指便可知道。女方父母用飲料、點心招待參加訂婚儀式的人們,賓主熱情交談,並且一起唱歌跳舞。

(2)婚前準備
  訂婚之後,男女雙方家庭要經過一兩年甚至三四年的籌備工作,才能舉行正式結婚的儀式。從訂婚到舉行婚禮這段時間裡,男方家逢年過節須給女方家送一些禮物,由於未婚夫不能面見未婚妻,禮物由男方家女眷送去。

(3)正式結婚
  舉行婚禮的那一天,新郎家的女眷們成群結隊地來到新娘家接親。她們先陪新娘沐浴,然後幫助新娘穿上男方家送來的豔麗華貴的新婚禮服。新婚禮服為白紗連衣裙,下襬很長,行走時需要6至8名兒童幫助託著長裙。穿好新婚禮服,女眷們再幫助新娘梳頭化妝,頭髮被梳成數十根細長的髮辮,並且戴上各式各樣的髮飾以及項鍊、耳環、手鐲等。穿戴完畢,新娘在家人陪同下向村長及村中長輩們告別。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數輛裝飾得五顏六色的馬車來到新娘家,這是由新郎的母親帶領的迎親馬隊。

接新娘的馬車更是裝飾得光彩奪目,車上用昂貴的克什米爾毛綢和各種鮮花裝扮,由兩匹或者四匹馬拉車,兩位身穿克什米爾毛綢的小夥子負責護衛,顯得華貴隆重。新娘同長輩們告別後,坐上馬車,隊伍啟程向新郎家走去。一路上,新郎的母親在前帶隊,新娘的母親在後護衛,迎親的人們一路上高聲歌唱讚美新娘美貌賢慧的歌曲。新娘的嫁妝也隨著迎親的隊伍帶去,除傢俱外,幾隻嶄新的木箱格外引人注目,裡面盛著l00件袍裙。為了準備這100件袍裙,新娘的母親一般都要用十多年時間。

抵達新郎家,新郎喜氣洋洋地站在彩車旁迎接新娘下車,但新娘卻坐在車上紋絲不動。新郎見狀,便以好言相勸,許下許多諾言,新娘這才高興地準備下車。新娘在新郎的帶領下,跨過一道放有一些屠宰物的門檻,進入新房內,雙雙坐在兩把裝飾得精緻美觀的靠背椅上。年輕的姑娘、小夥子、兒童們爭先恐後地擠進新房裡觀看新娘的模樣。有時由於人太多,新房裡被擠得水洩不通。為了分散人們的注意力,避免擠傷新娘,同時也為了顯示家境富有,男方的家人故意將一些錢幣和小禮物撒在新房外的地上,引得室內的人紛紛跑出來爭撿。

傍晚時分,男方家擺設盛大的婚宴招待各位來賓。宴會結束後,新郎新娘手挽手,在眾人陪同下,隨著樂隊,到清真寺舉行宗教儀式。阿訇讓新郎新娘並排站立,手拉著手,將一塊白色紗布蓋在他們的手上,念一段《古蘭經》,向他們表示祝福。接著,阿訇對新郎新娘進行婚前訓導。阿訇首先告誡新娘要體貼、關心和照顧丈夫,做一位賢妻良母;接著告誡新郎要愛護、保衛和忠於妻子,做一位稱心如意的夫君。

      宗教儀式結束,新郎新娘回到家中的新房裡,在眾目睽睽之下,新郎輕輕揭去新娘頭上的面紗。此時此刻,新娘第一次看見新郎的模樣,新郎也是第一次看清新娘的“廬山真面目”。這時有人遞上一杯清澈甘甜的水,新郎接過飲下一半,新娘再接過去一飲而盡,表示倆人婚後恩恩愛愛,永不分離。

各國婚禮習俗 各國婚禮資料大全 第4張

  4、菲律賓婚俗
  菲律賓是一個新舊交錯、東西文化交融國家。因在歷史上曾被西班牙統治幾百年,所以從建築到民風都頗具西歐情調。美麗自然景觀加上獨特異國情調,東西方文化加上古老民風民俗,這些無疑使菲律賓蒙上了一層神祕面紗。現在教堂都可以包場以舉辦隆重婚禮。在菲律賓,人們多喜歡在5月豐收節時候舉辦婚禮寓意吉祥幸福。因為結婚時間段比較集中,婚禮現場人群把街道擁堵得只能緩緩前進。新郎新娘乘坐彩車隊徐徐行駛,圍觀人們報以熱烈掌聲和歡笑聲,相遇車輛鳴喇叭表示祝賀,各地都沉浸在喜氣洋洋氣氛之中。

和中國習俗不一樣,在菲律賓參加婚禮人們服裝不是黑色就是白色。原本傳統教堂婚禮上新娘應該身穿白色婚紗,新郎則身著別緻菲律賓傳統禮服,這種禮服是一種透明係扣男式襯衣,通常用來參加特殊聚會或重大場合。如今看來,更多年輕新婚夫婦現在已經放棄了傳統服飾而選擇了更多色彩斑斕、同時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禮服,新娘們在這樣禮服襯托下更加笑靨如花、嬌豔,讓人眼前不由得為之一亮,衷心讚歎菲律賓深厚、美麗民族文化。

現在,菲律賓憑藉其優質自然資源開始承辦海底婚禮,費用大約只需3000至4000元人民幣。但在蜜月中舉辦一場簡單卻不失情調海邊婚禮可能是更多新人夢想,而這個千島之國正是最適合天堂。

菲律賓是一個注重民族傳統國家,所以至今在傳統婚禮上還會儲存著一些特殊風俗。比如在婚禮中“牽繩”儀式:在婚禮進行到一定時候,一男一女作為“栓蓋頭人”,將會把一塊巨大面紗小心地栓在新娘頭頂和新郎肩上。這個蓋頭象徵著新婚夫妻將像這塊面紗一樣合二為一。 “點蠟燭”也是傳統婚禮中必不可少一項。在儀式前,新娘和新郎兩方家長已提前點燃一根蠟燭,放在結婚蠟燭兩側。新郎和新娘在儀式中要分別拿自己父母點燃蠟燭去點燃結婚蠟燭。這象徵著兩個家庭從此因兒女愛和終生結合而聯合起來。婚禮中還有一個重要傳統風俗就是牧師向新娘和新郎手上拋灑硬幣,這些硬幣被稱為“定金”,象徵忠誠和財富。

婚禮結束後,伴著悅耳樂聲,親朋好友將會向新郎和新娘拋大米和糖果以祝福他們一輩子生活富裕,盛大而歡慶場面感染著所有人情緒達到高潮。在教堂外街上還擺放著桌椅和餐具,參加婚禮親朋好友可以在此用餐。

各國婚禮習俗 各國婚禮資料大全 第5張

  5、英國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而戴頭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品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爾後,發展成為白色頭紗,並且尺碼日益延長,並遍及歐洲各地。

舉行婚禮時,身穿白紗禮服,頭披白紗的新娘挽住父親的手臂,由女賓相伴,在婚禮進行曲中步入教堂。著禮服的新郎在男賓陪同下站在聖壇等待新娘。英國人家中有人去世,往往在報上登一則小啟事,親友見啟事後前去參加葬禮。

一旦舉行完婚,新郎新娘從教堂裡出來的時候,人們要向新人祝賀,這種祝賀不是親吻、擁抱和握手,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撒紙屑的習俗起源於撒麥粒。1491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攜王后到布裡斯托爾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麵包師的妻子看到,於是她從窗子裡向他們撒麥粒,並高呼:“歡迎你們,陛下!祝你們幸福、長壽。”這成為一段佳話,到16世紀時,這一習俗已廣為流傳,人們向新郎、新娘撒麥粒,有時還染各種顏色。麥粒象徵著豐收和生活富裕,同時也祝賀新婚夫婦幸福長壽,子孫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