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藏族的傳統節日 你具體都知道幾個?

風土人情 閱讀(1.99W)

藏族是生活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的少數民族之一,藏族的節日有很多,地方性的節日就更加的多了。那麼關於藏族的傳統節日,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你知道幾個藏族的節日呢?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藏族的傳統節日 你具體都知道幾個?

藏曆年
  藏曆新年是藏民族最大的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屆時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各種慶祝活動繁多,熱鬧非凡。

一進入藏曆十二月,各家各戶就開始忙碌了起來。打掃房間,做切瑪(即在一個木質繪有彩色花紋的長條兩格鬥形器具裡裝入糌粑、奶渣、青稞等,上面還要插上青稞穗和塑有精美的日月模型的酥油花)、炸“卡賽”(一種油炸食品)等各種過年的準備。

藏曆臘月二十九日,家家都要在大門上用石灰或糌粑畫出很多吉祥圖案,表示人丁興旺、糧食滿倉。廚房牆上還要畫白色的蠍形圖案,傳說巨蠍是保佑家庭平安的龍女或灶神的化身。晚飯時各家都要團坐在一起吃一種特殊的麵疙瘩,叫“古突”。“古突”是由9種食物煮成,在“古突”裡在放入事先包進各式各樣東西的麵疙瘩,誰吃到了什麼東西,都必須趕快向掌勺的女主人報告。每樣東西都有其特定的含義。例如,吃出羊毛的人代表其心地善良;吃出辣椒說明其人潑辣;吃出木炭表示心黑;吃出碗豆表示圓滑;吃出瓷片表示純潔等等,因而,既是占卜又是一種娛樂,一家人邊吃邊開玩笑,氣氛相當活躍。女主人還要在“古突”裡放一個小麵人,腦袋小,肚子大,誰舀到它,誰就得挨罰,學驢叫、裝狗叫,還得喝九勺子麵湯,喝不了就硬灌。“古突”宴會總是在歡笑和戲謔中結束。

吃飽喝足之後還要舉行驅鬼儀式,這種儀式起源於民間驅鬼習俗,頗為隆重。許多藏族人認為正是“鬼”的搗亂,人們才有疾病、災難、口角爭執等。在新年到來之前,一定要把它們趕出家門。“鬼”藏在哪裡?看不見,便在院子裡擺一個紙盒,是“鬼的飯碗”,裡面放入一些象徵性的麵糰和剩飯,這些麵糰事先在人的身體上拍打過,代表著沾滿了人的疾病和晦氣。趕鬼之前先要請鬼會餐,主人還要不停地勸:“吃吧,吃吧,吃得飽飽的!”片刻之後,一腳踢翻鬼的飯碗,然後迅速向門外飛跑。其他的人拿著火把,跟在後邊,一邊跑,一邊大聲呼喊。跑到某個空曠的地方或附近的十字路口,送鬼的人燃起麥草,燒掉“鬼的飯碗”,同時放起炮仗並吶喊以示驅鬼。然後高高興興地返回,唱歌跳舞、喝酒狂歡,慶祝“趕鬼”勝利!趕鬼人回來通常會發現大門緊閉,他必須給裡面的人遞進一塊潔白的石頭,證明沒有把“鬼”或“鬼氣”帶回來,才被允許進門。

傳統習俗,新年七年級黎明時分家庭的主婦要去提水,傳說地獄之王辛者曲傑在這個夜裡會登上雪峰去喝雪山獅的奶,一邊喝,一邊流,獅奶順著高山陡坡,流進江河源頭,誰起得最早,誰舀到第一桶水,裡邊就有獅奶,人喝了將健康長壽。主婦用這水煮好“歸丹”(內有紅糖、碎奶渣、糌粑等的熱青稞酒,口味酸酸甜甜,很是可口),端給每位家庭成員。等全家人起床,穿上新衣服,祭祀神靈後互致祝詞,喝青稞酒,吃各種節日食品。一般藏曆正月七年級,藏族人都會起來很早,有的甚至通宵不睡。但是,並不能開門,只能在屋裡吃喝,靜靜地等待。當東方破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折嘎藝人在街頭大聲呼喊“拉結羅(神勝利了)”時,人們才興高采烈地開啟大門,開始新年第一天的慶祝活動。“折嘎”意為“白髮蒼蒼的老人”,相傳遠古時候,遇到戰爭勝利或者狩獵豐收,都會由一位年高德重的老人說一番祝福讚美的話,這種習俗沿襲下來,成為一種專門的說唱藝術。但居民成千上萬,折嘎藝人為數卻不多,供不應求。這幾年大多已改為由錄音機播放讚詞,電視臺還播出演唱折嘎的專題節目,使各家各戶可以同時在折嘎禮讚中開啟新年之門,人人皆大歡喜。

習慣上藏曆新年七年級這一天並不串門拜年,而是手捧“切瑪”沿街挨家祝福。鄰里親朋在街頭相遇,互相從對方的“切瑪”盒裡拿一點糌粑、幾顆麥粒先向空中拋撒三次,以示供奉神靈,同時不停的祝願“扎西德勒彭鬆措!(願吉祥如意美滿!)”,然後再放到嘴裡品嚐,之後便是喝酒,三口一杯,一人三杯。從八年級開始,親朋好友相互拜年。節日期間城鄉各地有藏戲表演,還有跳鍋莊和拔河、跑馬射箭等一系列娛樂活動。

新年裡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衣服,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這裡面也有說法,傳說神王辛者曲傑會從銅鏡裡觀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看著高興會再給世人一些恩惠;如果穿得破破爛爛,他會心煩,隨之降下災害和瘟疫。因此,過年穿新衣,有取悅於神王的意思。

新年九年級是插旗掛幡的日子,這天藏族民眾先是登上自家屋頂進行更換經幡的儀式,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曆正月初五,藏民要舉行隆重的開犁儀式。這天,人們會穿上節日的盛裝,強壯的耕牛被打扮得富麗堂皇,額頭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經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掛綵緞,尾巴上還繫著五彩繽紛的綢帶。出發耕田之前,還要給耕牛喂青稞酒和食物。牛吃完之後極度亢奮,一路狂奔亂跑,農民會很高興,因為這被認為是興旺發達的好兆頭。人們還會從家裡扛出一塊白色山石,這是去年從農田中請回收藏好的,再次重新恭恭敬敬安放回農田中央,稱為“阿媽色多”,意為“金石頭媽媽”,是莊稼的保護女神。人們還會在田裡“煨桑”,插上祈福經幡,並圍繞白石耕出五壟,每一壟播一種作物種子。十天以後,會再次來到田邊察看作物發芽的情況,據說當地農民就是依據此來制定播種計劃的。開犁禮完畢,大家會聚在一起喝酒唱歌,歡慶節日。

拉薩藏曆新年還有一項隆重的活動就是正月初四到二十五的傳昭大法會。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學經僧人最高學位“格西”將在這一法會期間公開考試產生,激烈的哲學辯論的精彩場面往往達到白熱化的程度。而最受人尊重的高僧大德會高坐神榻,依次給排成長列的普通僧人和俗眾摸頂。

傳昭最重要的活動是誦經和辯經。僧侶們相信,通過他們大規模的誦經祈禱活動,會感動神佛,從而給世界帶來和平、為眾生求得幸福,為雪域高原帶來安寧富裕。傳昭期間,每天會有六次經會。

藏曆正月十五,傳昭法會進入高潮。晚上照例要在大昭寺周圍的八廓街,舉行盛大的酥油彩塑燈會。它與漢族地區的燈會不同,有點類似北京的麵人不是用紙或玻璃製成的彩燈,而是用酥油塑成的各種故事和神話傳說。

像西藏其它的活動一樣,傳昭大法會也是以體育比賽結尾的。藏曆正月二十五,拉薩城有賽馬比賽和跑步比賽,除此之外,還有舉石頭、摔跤等表演,而且要在所要舉的石頭上抹上油,舉起來非常艱難,逗得觀眾鬨笑不已。

不過在青海安多地區的大多數藏族是在農曆春節期間過年節的,其內容和形式和衛藏和康區差不多,只是食物、過節的天數等方面有所不同,其他如過年前的除塵、辦年貨、年節期間的民俗活動、初十五的酥油花燈節等都大同小異。對於藏曆年並不是完全置之不理,在藏曆年那一天,青海安多人也會舉家團聚,擺上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以示慶祝,或者身著藏裝去參加專門組織的藏曆年年會,同樣過的熱熱鬧鬧、開開心心。

薩噶達瓦節
  薩噶達瓦節又稱佛吉祥日。藏曆四月十五日舉行。在青海安多地區則在農曆四月十五日舉行。是藏傳佛教的傳統節日。藏曆四月,俗稱薩嘎達瓦,即佛月,是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得道、圓寂的月份,藏傳佛教各地寺院舉行法會、晒佛等活動,信教群眾通過轉寺、轉山、行善、食素、佈施、放生等方式紀念佛祖釋迦牟尼。

逛林卡
  逛林卡,流行於西藏拉薩、日喀則及昌都等地。每年藏曆五月七年級至五月十五舉行。節日裡,人們穿著豔麗服裝,全家外出或約親朋好友,三五成群到附近林卡(公園),搭上帳篷,邊喝青稞酒、酥油茶,邊彈琴唱藏歌、演藏戲,青年男女圈地而舞,盡情歡樂。舊時還有祭祀、賽毛驢、賽馬、射箭比賽等活動。

雪頓節
  雪頓節最早在哲蚌寺形成,到十七世紀下半葉和十八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旺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益西,賜於金冊、金印,這樣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強。1642年,藏傳佛教格魯派在西藏掌權,五世達賴登上法王寶座,他駐錫的哲蚌寺甘丹頗章宮,成了這個王朝政治文化中心。每年藏曆六月三十日,成千上萬的人湧進寺院,給五世達賴和哲蚌寺的僧人們獻酸奶,請求摸頂祝福給予長壽、豐收,死後不的加持。附近的藏劇隊、野犛牛舞演出隊也趕來演出、慰問,從此,便形成為一個固定節日,節日的內容更加豐富。這一天,五世達賴要出來看藏戲,一年一換的鐵棒喇嘛也在這一天辦理交接手續。藏戲滲入到雪頓節的初期,是活動和文娛活動相結合的開始,但範圍仍侷限在寺廟內,以哲蚌寺為活動中心,故人稱“哲蚌雪頓節”。

雪頓節是哲蚌寺的最大的節日,現已成為拉薩地區的最大節日之一。當佛教在印度盛行時期,戒律規定夏季三月僧人不準外出以免踩殺昆蟲。在僧人夏季安居期間,地方上向僧人貢獻數次牛奶和酸奶宴會。在西藏最早繼承這一傳統的是哲蚌和色拉寺。最初也和印度一樣,在僧人夏季安居時期,地方頭人和百姓向僧人貢獻乳酪。在五世達賴喇嘛時期,扎西雪巴藏劇團、協絨野牛舞團等來到哲蚌寺甘丹頗章廣場為達賴喇嘛敬獻各類節目,也為哲蚌寺展佛和輪換知事僧等活動拉開序目。十一世達賴喇嘛十一歲時,即公元1849年,在羅布林卡的格桑頗章宮後面興建鄔遙寢宮,從此,達賴喇嘛夏季住羅布林卡。在雪頓節期間,西藏各地的著名劇團都來到羅布林卡進行表演,向達賴喇嘛敬獻各類節目,藏戲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雪頓節期間邀請西藏各地著名的藏劇團、歌舞團在羅布林卡演出,從此,雪頓節正式成為西藏著名的文藝節。

作為節日的序幕,哲蚌寺展佛是最令人矚目的儀式。早上8點鐘,哲蚌寺背後的半山腰上,在第一縷曙光的輝映下,伴著凝重、莊嚴的法號聲,一幅巨大的佛像徐徐展開……數萬名信徒和深受感染的遊客無不雙手合十,頂禮膜拜。而藏戲演出作為另一重頭戲。從雪頓節的第二天開始,在羅布林卡、布達拉宮對面的龍王潭公園內,藏戲隊伍每天不停歇地從上午11點一直唱到暮色降臨。藏戲的故事,有《諾薩法王》、《文成公主》等,其高亢動人的唱腔、抑揚頓挫的獨白、神奇瑰麗的面具、古樸肅穆的服飾、優美動人的舞姿,歷經600餘年的洗練,藏戲散發著一種渾然天成、底蘊豐厚的獨特魅力。

沐浴節
  沐浴節,藏語稱“嘎瑪日吉”,是一個在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藏民族中具有八百多年悠久歷史的節日。一般在藏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

傳說藏族藥王宇託?雲旦貢布去世後,有一年草原上瘟疫流行,他便化作南方的棄山星顯形七日,囑人們下河沐浴去病。經此星光照射之水均成藥水,據說此期間的水比“聖水”還要靈驗,用它洗澡可以清除百病,全年身體健康,從此,藏族人民就把這七天定為“沐浴節”,各地的牧民們,每年這個時間,都到附近的河水裡洗澡。據說洗澡以後,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按藏文曆書的說法,此時的水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喝下不傷腹。

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農民歡收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西藏的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在藏語裡,“望”意為田頭,“果”意為轉圈。望果節,就是繞田地轉圈、期盼豐收的節日。

望果節沒有固定的日子,西藏各地的時間都不一樣,通常隨各地農事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青稞成熟以後、開鐮收割的前兩三天舉行,歷時也不定,一般是一至三天。所以,望果節的日程都以鄉為單位,根據當地的農作物成熟情況由鄉民們集體議定。

望果節的習俗延續已有一千五六百多年的歷史。在這一天,農民們會穿著節日盛裝歡聚在一起,載歌載舞過起林卡,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仙女節
  每年的藏曆十月十五日是藏民族的傳統節日“白拉姆”節,也被稱為“仙女節”,是藏族女性專屬的節日。藏語稱“白拉日珠”,漢語的意思為“吉祥天女”。

相傳藏傳佛教最高護法神之一班丹拉姆的女兒白拉姆與大昭寺護法神赤尊贊相互愛慕,並私訂終身。班丹拉姆發現後,把赤尊贊趕到拉薩河南岸,規定只有每年的藏曆十月十五日,白拉姆和赤尊贊可以隔河相見。拉薩婦女非常同情白拉姆女神,每年藏曆十月十五日,婦女們就會盛裝來到大昭寺燒香、磕頭,朝拜白拉姆女神,也祈求自己的愛情一帆風順。尤其是拉薩婦女對白拉姆懷有深深的敬意,認為這位女神能保佑自己保持身材苗條、面容姣美。而在這一天,男人們對婦女也變得格外親切、尊重。

15日清晨,僧人們用頭頂著代表白拉姆的天母像來到八廓街。這時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紛紛向天母敬獻哈達。天母像隨後來到八廓東北的甘丹大經杆處,由拉薩土地神恰赤從噶瑪夏前來向天母敬獻哈達、頂戴敬禮。此後逐次至八廓東南街與天母妹妹東贊傑姆相會,並將天母像面朝拉薩河南岸的赤仆地,同時赤仆地也有僧人將赤尊贊塑像面朝北,表示兩相會面之意。最後返回大昭寺,迎坐在原來的寶座上。

在“白拉姆”這一天,拉薩的婦女們會拎著自己釀好的青稞酒去供奉班丹拉姆和她的女兒們。供奉的過程,就是把酒倒進蛙臉女神像前的一個大肚子鐵桶,酒又從鐵桶尾巴上的軟管裡流出來,流出來的酒算是被女神“加持”過了,供奉酒的婦女們會拿剛剛倒空了的瓶子和酒壺去接,沒有帶壺的人則用手捧著,接一些喝了,又把手上沾的酒擦在頭頂上。

“白拉姆”節當天,除了可以在白拉姆女神像前許下心願,藏族姑娘們還會三五成群,以供奉女神為名在八廓街上找男性討錢,其實能否要到錢都無所謂,儀式感帶來的快樂遠多於錢要到手了的快樂。而男性們這一天也尤其大方,不會不給。

燃燈節
  藏曆十月二十五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成佛的日子。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改革家,藏區各格魯派寺廟和信徒,於藏曆十月二十五日,舉行誦經、磕頭,燈供儀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動,祭祀宗喀巴大師在天之靈和祈願大師賜與善良的人們以吉祥幸福。

燃燈日,又稱“五公節”,藏語叫“葛登阿曲”,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省、區藏族人民的節日,每年藏曆十月二十五日(安多地區農曆十月二十五日)舉行,為期一天。

公元1419年這天,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在甘丹寺圓寂成佛。後世為紀念宗喀巴大師,將這天定為“甘丹阿曲”,按照佛教教義,“甘丹阿曲”當天,點燈是供者,供有仍在世的活佛、上師像的佛堂不能點燃酥油燈。

在燃燈日前幾天,藏傳佛教的信徒們就開始做酥油燈,寺廟裡的僧人每個人都要做30盞以上的酥油燈。到了燃燈日的晚上,家家窗臺上放滿了酥油燈。因為在藏族人觀念裡,單數的數字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燈盞的數量都是單數。

燃燈日當晚8點鐘,大昭寺門前,水洩不通。法號,法螺、金嗩吶聲響起,僧人們在道路兩側、佛塔周圍、殿堂屋頂、窗臺、室內佛堂、佛龕、供桌等以及凡能點燈的臺階上,點上一盞盞酥油供燈,並在佛堂內供一碗淨水,燈水相映,把佛塔、殿宇、佛堂、屋子照得燈火通明。特別是大昭寺寺頂圍牆上那一圈圈閃閃爍爍、連成一片的酥油燈光,遠遠眺望,猶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此時,信徒們齊聲唱起經文,悼念宗喀巴大師,場面肅穆、莊重。

燃燈日的特殊食物“糌粑面粥”,是用糌粑面(即青稞炒熟後磨成的面)、茶葉末和少量鹽巴等煮成的粥。

此夜,有的寺廟和家庭,還在佛像前供奉饃、糖、鮮果等五種供品,因此俗稱五供節。

小結:藏族的節日有很多,甚至在一月份的時候就有很多傳統的額節日。藏族最主要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藏曆年、薩嘎達瓦、逛林節、沐浴節或者是仙女節、燃燈結,這些都是藏族的傳統特色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