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阿昌族禮儀介紹 阿昌族都有哪些風俗禮儀?

風土人情 閱讀(8.09K)

阿昌族是一個非常熱情好客的民族,他們對於遠方來的客人或者是來旅遊的,都會特別熱情的招待。那麼阿昌族的禮儀風俗文化,你具體都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阿昌族禮儀介紹 阿昌族都有哪些風俗禮儀?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禮儀。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通常勸飯是象徵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說意,乃至唱功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

阿昌族禁止在正月七年級殺家畜和傷害動物;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
  日常食俗阿昌族日食三餐,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如果蓋上燜肉,(火+巴)肉、雞絲等配料,可做成各式不同的餌絲;米線除同餌絲一樣熱食外,還可涼拌,或在米線里加一勺熱稀豆粉(豌豆麵與水合煮),再加油辣椒、蒜姜泥、味精等調料,做成稀豆粉汁米線,辛辣滑嫩,是阿昌族入夏之後經常食用的小吃。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肉食主要來源於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除燉、燴、炒、醃外,更多的是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即將豬宰殺後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乾淨,然後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米線起食用。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醃製的鹹菜、滷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酒是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制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現在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制作燒酒,藏之於甕,供是節和待客時飲用。

節慶、祭祀、禮儀食俗阿昌族過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帶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窩羅節於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舉行,以紀念傳說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麻為民除害、造福後人的功績,屆時人們要祭獻最好的菜餚,然後殺狗吃狗肉和芋頭,如果在祭祀的當天能捕到蟒蛇,則認為更吉利。火把節於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為祈求五穀豐收,驅蟲灃災,要殺豬、宰牛祭祀,屆時要熟制火燒生豬肉拌米線給大家分食。入夜後點火把在村寨周圍遊動。

此外,在梁河、隴川一帶的阿昌族也有於農歷八月十五過嘗新節的習慣,節日的當天要到地裡拔一蓬籽結得最、最多的芋頭,砍一棵結雙穗的玉米,捆在一根竹棍上,擺在屋角,然後舂新米做飯,飯熟後要先盛一碗喂狗,最後全家聚餐。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八大碗菜餚招待來串親的小夥子。參加聚餐的人數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有的雞頭被姑娘查出來,要罰偷雞頭者一碗酒,否則就要罰姑娘喝酒。如果偷者不慎被人當場抓住,不僅要受罰,還要被姑娘取笑。酒後小夥子要據菜價,將錢在不讓姑娘察覺的情況下交給姑娘。阿昌族男女青年結婚的婚宴首先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並擺上一盤用豬腦拌制的冷盤,酒宴後舅舅要送新娘一條約4。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後腿,稱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孃家的養育之恩。

小結:阿昌族是一個非常樸實且熱情好客的民族,只要是有人來做客,都會有好酒好茶來接待。阿昌族在正月七年級的時候是禁忌不能殺生的,婦女在生孩子的一週之內,別人的男子是不能出現在院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