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滿族是不是都是貴族,滿族人怎麼打扮?

風土人情 閱讀(3.01W)

在中國古代的明清時期,滿族是王朝的統治者,幾乎所有的皇親國戚都是滿族血統,在那個時候漢人和蒙古人是被滿人看不起的。直到現在,很多滿族人民還是覺得自己比較高貴。那麼,是不是所有滿族人都是貴族呢?滿族人的服飾和髮飾是什麼樣子?下面,一起看看吧。

滿族是不是都是貴族,滿族人怎麼打扮?

  滿族人並不全是貴族,貴族也不都是滿族人。只是在古代的一段時期,統治者是滿族人。

滿族人的服飾和髮飾:
  旗袍滿語稱“衣介”,是滿族特有的服裝,旗人服裝的俗稱。滿族男女老幼都穿旗袍。旗袍的樣式特點是:圓領、捻襟、左衽,四面開楔,束腰,有扣絆,窄袖(有的帶有箭袖),這種衣服便於坐騎,適應遊獵民族的生活習慣。左衽和束腰,不僅保暖,利於馬上活動,而且使人的自然體態得到完美的體現。箭袖,滿語叫“哇哈”,在本來就比較窄的袖口前邊,再接一個半圓形的袖口,一般最長為半尺,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清時,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將馬蹄袖彈下,兩手伏地叩見,成為一種專門禮節。

20世紀30年代以來,旗袍逐漸成為漢族的主要服飾。這時,男子的旗袍樣式改為直筒袖長衫。女子的旗袍逐漸演變成各色各樣的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樣式,為漢族婦女所喜愛。由於旗袍非常適合中國婦女的形體和賢淑的個性、民族的氣質,後來漸漸成了中華民族非常有特色的服裝。

滿族的馬褂是和旗袍配合起來穿的,它的樣式很像現代人穿的地襟小棉襖。圓領、對襟,有開楔,有扣絆,身長齊臍,袖長及肘,四面開楔。因為它身、袖較短,冬季可以做成皮的或棉的,套在長袍外面,便於騎馬,故名“馬褂”。

旗頭,滿語稱之為“答拉赤”它是滿族婦女在一般禮儀或婚禮場合佩帶的頭飾。具體做法是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的長約三十多釐米、寬約十多釐米的扇形頭飾。佩戴時固定在髮髻之上即可。上面還常繡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此頭飾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節日、或祭祀祖先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裝飾品,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裝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纖纖碎步,分外穩重、文雅。

除“旗裝”、“答拉赤”外,滿族婦女的“旗鞋”也極富特色。舊時滿族婦女與漢族不同,她們崇尚腳力勁健、登山行馬,拒絕纏足陋習而以大腳“天足”為美。由此在鞋襪裝飾上獲得了充足的創藝空間,“旗鞋”便從而產生。這種裝飾以精美刺繡的旗鞋以木為底,鞋根起於中央,這種鞋俗稱“旗鞋”或通稱“高底鞋”。

滿族的髮式和頭飾也很有特點。滿族的男子都要留長辮子。入關以後,要求漢人男子也要留髮,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為止。

滿族婦女與男孩一樣,成年後才蓄髮,或綰或髻。髻的樣式和名稱有好幾種,如兩把頭、架子頭、大盤頭等。其中以兩把頭最為普遍,是滿族婦女的一種典型髮式。兩把頭就是將長髮梳理整齊以後,束在頭頂上,然後分成兩綹,並梳成一個橫的髻,將其餘的頭髮梳成一個呈燕尾形的扁髻,壓在脖頸的後面。因此,滿族婦女行走時,脖子是不能隨意轉動的,顯得很莊重。滿族婦女不僅很講究髮式,也很注意頭飾。在眾多頭飾中,大扁方頭飾最為普遍。這是一根長約30釐米,寬約2、3釐米的銀簪子,橫於髮髻之中。在清朝滿族婦女的上層中,不僅要帶旗頭(一種用青絨、青緞做成的扇形頭冠),而且要插上各種各樣的銀飾,如花針、壓鬢針、大、小耳挖子等。滿族婦女的耳環也與眾不同,他們在耳朵上要扎三個耳眼,戴三隻耳環,這種古老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小結:滿族女人最典型的裝扮就是旗袍加盤發,每個人看起來都非常美,充分體現了女人的特性,溫柔又典雅。現在的旗袍很多都經過了改良,更符合現代氣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