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起名>起名大全>

百家姓之諶姓起源來歷 分佈在哪些城市

起名大全 閱讀(3.12W)

每個人都有一個姓氏,這個姓氏是從祖先那裡開始就有的,每一個姓氏都是有歷史和一些文化起源的,諶姓的姓氏來源是怎麼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諶姓在家姓中的來源,一起往下了解下吧。

百家姓之諶姓起源來歷 分佈在哪些城市

諶姓的淵源有以下三種:
  1、源於尹祁氏,出自上古蕘帝的第三子大節之後裔,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文獻《荊州諶氏祖譜》載:“諶氏為蕘之後,封大節於洛陽,始有諶氏。”

  蕘,傳說中的“五帝”之一。是賢明的上古帝王,他沒有將位子傳給自己的兒子。大節就是蕘的三子其後裔子孫載西周末期亦稱大節。大節載周平王姬宜臼執政期間(前770——前720年)為洛陽令,率軍興晉伐戎,恢復周王朝有功,再周平王遷都成周後,被賜與成周之東的諶地即礁陽(今洛陽),為礁陽令,遂以封邑為姓氏,稱諶氏。始有諶氏一族,世代相傳,至今已有八十七代,人丁甚是興旺!

  2、源於姬姓,出自周幽王十四子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地名稱為姓氏。據文獻《巫邑諶氏祖譜》載:諶氏出自姬宗,乃周朝王族後裔,祖宗原地成周(今河南洛陽)至周幽王姬宮涅第十四子封於“諶”,因征伐失國,子孫以國為姓。

  3、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大夫裨諶,屬於以祖先名字為姓氏。清代學者張澍在所著的《姓氏尋源》裡記載:“諶氏,宜出鄭國時期的複姓裨諶氏……五里族盛,析居本邑凡十餘處外,徙近而鄰邑,遠而湘黔,皆根本五里。”裨諶,是鄭國鄭簡公在位期間的大夫,博學多謀,大力協助國相公孫僑(子產)處理國政。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諶氏。

  遷徙分佈:
  無論諶氏源自帝堯後裔還是周王后裔,諶氏發祥於今河南洛陽一帶是基本可以確定的。西漢末年,有一支遷徙至江西塢土塘,東漢和帝年間至諶重時再遷南昌,漢順帝時“高第除郡博士”,後官至京輔都尉、右納史衛尉、大司農詔加奉車都尉階,荊州刺史,封漢昌侯,諶氏逐漸地南昌一帶形成望族,以譙陽郡、豫章郡、南昌郡為郡望。唐宋時期,因戰亂、仕宦等原因,在湖南、四川、貴州、廣東、福建、江浙等地都有諶氏蹤跡。明清時期,又擴充套件到山東及東北地區,從此遍佈全國各地。目前諶氏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歷代諶氏主要以讀書、作官、行醫為業。唐、宋時期諶氏自江西、湖北,遷徙到湖南、四川、貴州、廣東、福建、江浙一帶,清初康熙出巡病在山東,第四十七世諶赴守受詔自江西到山東為其診病,後留居山東,至今十幾代。

  今四川省的巫山、巫溪、奉節、城口、萬市、成都,重慶市,湖北省的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隨州市、黃岡市諶家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思苑縣,陝西省的鎮平市,北京市、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的益陽市安化、湘鄉市,湖北的四川的涼山市、達州縣,福建省的永定縣、長汀縣,廣東省的惠州市河源市、陽春市,臺灣省的臺南市美濃鎮南隆、臺北市桃竹苗區等地,均有諶氏族人分佈。

郡望:
  譙陽郡:亦稱洛陽郡。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漢、魏兩朝時治所均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洛水北岸。東漢、三國魏、西晉、五代唐先後定都於此。新莽、唐、五代粱、晉、漢、周、北宋、金都以此為陪都。隋、唐兩朝移治到漢城以西九公里處一帶地區。

  豫章郡: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為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國時期秦國置為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唐朝以後又改為豫章郡洪州,後期曾改為鍾陵縣,再後又改為南昌。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郡:亦稱南昌府,漢朝時期豫章郡治。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小結:諶姓遍佈在各地,歷史悠久,雖然在平時很少聽過,但是在百家姓中也是一個很有文化淵源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