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的由來

國學經典 閱讀(2.92W)

藏傳佛教雖然也是佛教儼然跟世界上大部分的佛教都不太一樣的了,形成了獨具特點的宗教,也叫喇嘛教,喇嘛統治了西藏很久很久,也發生過很多邪惡的事情,還記得金輪法王麼那就是個喇嘛,我們一起通過佛教大全瞭解一下藏傳佛教究竟是怎樣的吧。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的由來

蒙藏佛教將修行有成就、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而轉世的人稱為“朱古”(藏語)或“呼畢勒罕”(蒙語)。這個詞的意義就是“轉世者”或叫“化身”。“活佛”乃是漢族地區的人對他們習俗的稱呼,這可能與明朝皇帝封當時西藏地方掌政的噶舉派法王為“西天大善自在佛”和清朝皇帝給達賴的封號也沿用了這一頭銜多少有些關係,這種封號和稱號在佛教教義上都是說不通的。其實蒙藏佛教中並沒有“活佛”這個名詞。

  班禪、達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兩大活佛系統,西藏佛教界認為,達賴是“欣然僧佛”即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班禪是“月巴墨佛”即阿彌陀佛的化身。
  達賴喇嘛這個稱號,始於公元1578年。這一年蒙古阿勒坦汗贈給格魯派的哲蚌寺寺主索南嘉措以“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的尊號,從此西藏歷史上才有了“達賴喇嘛”這一稱呼。“達賴”是蒙古語,意為“大海”;“喇嘛”是藏語,意為“大師”。經清朝順治皇帝於公元1653年的冊封,達賴喇嘛這一封號就成為達賴系統的專用名稱。

  班禪這個稱號,始於公元1645年。這一年蒙古固始汗贈給格魯派扎什倫布寺寺主羅桑曲結以“班禪博克多”的尊稱。“班”是梵文“班智達”(即學者)的簡稱;“禪”是藏語,意為“大”,二字合起來意為“大師”。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班禪時的正式封號是“班禪額爾德尼”,“額爾德尼”是滿語,意為“珍寶”。從此,班禪這一封號就成為班禪系統的專用名稱。

  1、藏傳佛教兩大宗教領袖。即達賴喇嘛(一級活佛)、班禪額爾德尼(一級活佛)。(按:有人會問,達賴、班禪誰更大?在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地區實行的是政教合一制度,達賴和班禪不僅是宗教領袖,而且是世俗地方政權的領袖。達賴管理的地區是前藏,班禪管理的地區是後藏。他們之間互不統屬,管理的地區也不同,不存在誰大誰小。參見《朱越利做客人民網談藏傳佛教和活佛轉世》等文章)。

  2、藏傳佛教四大活佛。
  即清代主管前藏政教的達賴喇嘛(一級活佛)、主管後藏政教的班禪額爾德尼(一級活佛)、主管外蒙古藏傳佛教的哲布尊丹巴(準一級活佛)、主管內蒙古藏傳佛教的章嘉呼圖克圖(準一級活佛,清代、民國均封為大國師)。其中,宗教地位上,達賴、班禪要高於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圖克圖。

  3、藏傳佛教八大呼圖克圖。呼圖克圖意思為聖者,是藏傳佛教最高等級的活佛名號,當然,低於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據《理藩院則例》卷五十六載,列入該冊的蒙、藏內外呼圖克圖共160人,其中以8人是除達賴、班禪外最大的活佛,被人們稱為“八大呼圖克圖”:
  (1)四大活佛中的哲布尊丹巴(準一級活佛)、章嘉呼圖克圖(準一級活佛)。(2)西藏四大林活佛:即熱振呼圖克圖、策墨林呼圖克圖、濟隆呼圖克圖、第穆呼圖克圖。在清代,他們在達賴喇嘛年幼時,有資格出任西藏攝政王。他們擔任攝政期間,可視為準一級活佛,未擔任攝政時,為二級活佛。

  (2)六大寺中的寺主活佛:因為拉薩三大寺寺主為達賴喇嘛,扎什倫布寺寺主為班禪額爾德尼,所以該級實際僅2人,即塔爾寺寺主阿嘉呼圖克圖(二級活佛)、拉卜愣寺寺主嘉木樣呼圖克圖(準一級或二級活佛)。嘉木樣活佛統管拉卜愣寺以及其100多座屬寺,是除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帕巴拉活佛以外,又一實際建立政教合一的大活佛,民國時期,被封為輔國禪師的,僅嘉木樣和當時擔任西藏攝政的熱振活佛,綜合考慮其地位應稍高於二級活佛。

  4、清代駐京八大呼圖克圖。依據《欽定理藩部則例》等有關文獻記載,駐京八大呼圖克圖包括章嘉、噶勒丹錫哷圖(現稱賽赤活佛)、敏珠爾、濟隆、那木喀、阿嘉、拉果、察罕達爾汗呼圖克圖等8位。也有文獻記載為章嘉、噶勒丹錫哷圖(現稱賽赤活佛)、敏珠爾、拉果、察罕達爾汗、洞闊爾、阿移動圖片嘉、土觀等8位。考慮到實際駐京大呼圖克圖不僅8位,且歷史上有所輪換,故“八大”應為虛指,實際人數在10人左右。同時,值得指出的是,藏傳佛教八大呼圖克圖中的章嘉呼圖克圖、阿嘉呼圖克圖也在清代駐京八大呼圖克圖名單中,所以,在清代,駐京大呼圖克圖,都是除達賴、班禪外最大的活佛(至少為二級活佛)。但隨著清王朝覆滅,部分活佛地位已有下降。

  5、與呼圖克圖(準一級活佛至三級活佛)比肩或稍低的,是“諾門罕”(法王)級(二級活佛至三級活佛)的活佛。再下有措欽活佛(措欽為寺廟大殿,即法座設定在大經堂的活佛)、扎倉活佛(扎倉意為僧院)。
  6、教派教主。眾所周知,藏傳佛教教派眾多,主要有格魯派(主流,又稱黃教,達賴、班禪均屬該派)、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寧瑪派(紅教)。各教派的教主,也是地位很高的大活佛(二級至四級活佛)。

  (1)格魯派(黃教)。因該派以甘丹寺為祖寺、祖師宗喀巴親任甘丹赤巴(即甘丹寺主持),所以甘丹赤巴是黃教教主(二級活佛,無政治權力,由學識出眾的黃教高僧擔任,任期7年)。因為是黃教教主,有資格主持各教派參加的拉薩。大法會上,達賴、班禪也應該向甘丹赤巴致意。甘丹赤巴是在舊西藏4個可以擁有國王依仗的大活佛之一,其他3人分別為達賴、班禪、薩迦天津法王。但是,由於達賴、班禪分別實施政教合一,人們對甘丹赤巴的推崇,僅僅是學識上的。故而,歷史上以甘丹寺巴(包括卸任者)出任達賴、班禪的經師者不在少數。

  (2)薩迦派(花教)。該派教主元代稱大寶法王(當時西藏最高宗教領袖)、明代稱大乘法王(三大法王之二),清代以後稱薩迦法王(二級活佛,無政治權力,因為血統高貴,宗教上可歸為準一級活佛),採取血脈傳承,由度母宮、圓滿宮兩宮的長子依次擔任最高教主,故稱薩迦上下法座,其中薩迦天津法王地位高於薩迦達欽法王。薩迦天津法王在舊西藏4個可以擁有國王依仗的大活佛之一,其他3人分別為達賴、班禪、甘丹赤巴。

  (3)噶舉派(白教)。該派支流眾多,每個支流都有其教主。影響較大的有2個:一是黑帽法王噶瑪巴,明代至今也稱大寶法王(明代地位最尊,清代黃教政教合一後,降為三級活佛,新中國地位有所提升,高於一般的二級活佛;一是紅帽法王沙瑪巴,清乾隆時期因叛國被乾隆下令“剝黃正法”、禁止轉世,已絕。

  (4)寧瑪派(紅教)。傳統上沒有教主。近以該派三大主寺之一敏竹林寺的主持為法王,稱敏林赤欽。

  “珠古”活佛,是藏文(sprul-sku)的音譯,意為“化身”,這是根據大乘佛教法身、報身、化身三身之說而命名的。蒙文裡讀“阿米都 寶日汗”,意為“在世活佛”,藏傳佛教認為,法身不顯,報身時隱時顯,而化身則隨機顯現。所以,一個有成就的正覺者,在他活著的時候,在各地“利濟眾生”;當他圓寂後,可以有若干個“化身”。換句話說,在這種佛教理論的指導下,藏傳佛教對於十地菩薩為普渡眾生而變現之色身,最終在人間找到了依託之物,即“轉生或轉世之活佛”。故“珠古”(即化身)是多種稱謂中最能表達“活佛”所蘊含的深奧義理和精神境界的唯一準確、全面的稱謂,因而是“活佛”的正統稱謂。

  “喇嘛”,是藏文(bla-ma)的音譯,該詞最初是從梵文(gu-ru,固茹)兩字義譯過來的,其本意為“上師”;然而在藏文中還含有“至高無上者或至尊導師”的意義。因此,後來隨著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這一尊稱又逐漸成為“活佛”的另一重要稱謂,以表示活佛是引導信徒走向成佛之道的“導師”或“上師”。

  “阿拉”,是藏文(A-lags)的音譯,該詞在字面上看,沒有實際的意義,是一種表達恭敬的語氣詞;自從成為“活佛”的別稱之後,該詞就有了實際的意思。在不少藏族地區尤其是安多藏區以“阿拉”一詞來尊稱活佛,併成為活佛的專用名稱,從而完全代替了活佛的另外兩種重要稱謂,即“珠古”和“喇嘛”。因此,“阿拉”一詞已蘊含一種引導信眾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殊勝意義。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譯,意指“珍寶”或“寶貝”。這是廣大藏族信教群眾對活佛敬贈的最親切、最為推崇的一種尊稱。廣大藏族信徒在拜見或談論某活佛時,一般稱“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統稱號,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種稱謂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種稱呼。

  蒙藏佛教對修行有成就、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而轉世的人稱為“朱畢古”(藏語)或“呼畢勒罕”(蒙語)。這個字的意義就是“轉世者”或叫“化身”。“活佛”乃是漢族地區的人對他們習俗的稱呼,這可能與明朝皇帝封當時西藏地方掌政的噶舉派法王為“西天大善自在佛”和清朝皇帝給達賴的封號也沿用了這一頭銜多少有些關係,這種封號和稱號在佛教教義上都是說不通的。其實蒙藏佛教中並沒有“活佛”這個名詞。

  藏傳佛教活佛按地位,自低至高大概分為扎倉活佛(主持僧院),措欽活佛(有資格在大法殿有法座),寺廟法臺,寺主活佛,諾門罕(法王,擁有政教兩方面的權利),呼圖克圖(聖者,中央冊封的大活佛)。當然,達賴、班禪地位更在呼圖克圖之上。在西藏,呼圖克圖數目也不少,但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四大林”呼圖克圖,即丹吉林第穆呼圖克圖、錫德林熱振呼圖克圖、功德林濟隆呼圖克圖、策墨林呼圖克圖,他們在達賴年幼時,有資格出任攝政王等高官。

  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有別於其他宗教和佛教其他支派的最為獨特的方面之一。活佛轉世的空沒、玄妙,增加了藏傳佛教的神祕色彩。
  按照佛教教義的說法,一個活佛的圓寂,不過是靈魂的轉移,化身為另一肉體的人而已。化身隨機體顯現,所以必有靈童轉世。
  活佛生生不息地沿襲下來,是由轉世制度維繫的。世世相接,永垂無疆。活佛轉世制度創立於公元十三世紀。最早起源於噶舉派中的噶瑪噶舉派。噶舉派注重隱居生活,注意修行。西康僧人都鬆欽巴對噶舉派學說有獨到的見解,並建立了自己的寺院廣授學徒創立一派一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公元1333年,噶舉派黑帽系第三代主持——讓迥多吉受到元帝國皇室的邀請,赴京參加了元順帝的登基典禮,受到了元朝青睞,取代了薩迦派的地位。當他第三次上京訪問時,不幸染病圓寂,臨終前留有遺言,說自己將在西藏的工布地方轉世。他的弟子在他圓寂後,根據多種跡象和徵兆,在工布尋訪確認了他的轉世,成為第四代主持。

  從此,活佛轉世制度開始出現。藏傳佛教各派競相仿效。十五世紀後,在藏區具有廣泛影響的格魯派(黃教)的活佛轉世制度,就是效仿噶瑪噶舉派的黑帽系所採用的轉世制度。
  活佛的佛位,有高低大小之分。藏傳佛教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為最高活佛。
  達賴,蒙古語意為大海。喇嘛,藏語意為上人或上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格魯派採用活佛轉世制度,迎請黃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後世弟子索南嘉措到哲蚌寺繼任寺主職位。習慣上,一般把四歲的索南嘉措進入哲蚌寺的時間作為格魯派寺院集團形成的標誌。明萬曆六年(1578),蒙古土默特部順義王俺達汗(也有譯為“阿拉坦”)迎請索南嘉措到青海傳教,甚為尊奉。兩人在青海湖東仰華寺會面,互贈尊號。俺達汗贈索南嘉措以“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稱號,這句由蒙語、藏語、漢語多種語言組成的尊號,意思是“超凡入聖”、學問淵博猶如大海一般的大師”。

  這是達賴名號的來歷。後來格魯派僧眾以索南嘉措為三世達賴,上溯其師承,以根敦嘉措為二世,以宗喀巴的上首弟子根敦主為一世。明萬曆十五年,索南嘉措又受明朝廷冊封。到了公元1653年,清朝當政後也曾冊封第五世達賴羅桑嘉措以“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遍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尊號。由此,達賴喇嘛取得了蒙、藏佛教各派總首領的地位。達賴喇嘛被尊為觀音菩薩的化身。班禪,系梵語“班智達”(學者)與藏語“禪保”(大)的省稱,意為“大學者”額爾德尼,系滿語,舊澤“寶師”或“瑰寶”,班禪的名號,是由羅桑確吉堅贊開始的。這位出生於後藏倫熱布卡地方的僧人,公元1583年被認為是宗喀巴大弟子克主傑的第三世傳承者羅桑頓珠的轉世。公元1645年,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入藏並控制了西藏後,贈給羅桑確吉堅贊以“班禪博克多”的尊號(博克多,蒙語,意為“智、英武”),此為班禪名號之始。清順治帝亦封之為“金剛上師”,令其主持後藏札什倫布寺,並劃後藏部分地區歸其統轄。其徒眾上溯師承,追認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另一位大弟子克主傑和其後的傳承者索南喬朗、羅桑頓珠三人為其前三世,於是形成班禪活佛轉世系統。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朝廷冊封班禪五世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班禪喇嘛在藏傳佛教界被認為是無量光佛轉世。

  達賴和班禪,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兩大活佛轉世系統。他們的轉世,是藏傳佛教界的重大事件,為世人所矚目。
  達賴、班禪之下,還有分駐各地、在其駐地代理達賴喇嘛管理教務之權的各大寺寺主,稱作“呼圖克圖”藏語“朱必古”的蒙語音譯,意為化身)。呼圖克圖人數不定。依民主改革前的一般慣例,呼圖克圖不僅掌有教權,而且掌握政權,尤是藏族地區的呼圖克圖,均為政教兩權並掌。而在信奉藏傳佛教的其他民族,比如蒙古,情況就不一樣了,如在內蒙古地區呼圖克圖一般僅掌握教權,而政權則另掌握在各盟旗王公們手中。呼圖克圖,無形中依其政教之勢力,也有了大小區別。呼圖克圖中較著名的有在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格魯派最大轉世活佛——章嘉呼圖克圖;安多藏區的嘉木樣呼圖克圖;西康藏區的帕巴拉大活佛等等。
  在呼圖克圖之下,還有在各寺院具有高階佛位的高僧。稱作“呼畢勒罕”(意:轉生者)的,也都按慣例能夠轉生。

總結:那年達賴叛國引發了中國政治的動盪,也不是很懂如果班禪達賴世代為活佛,為什麼做出這樣的事情,跟著歐洲人就跑了,也不怕給佛祖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