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道觀大全之嶧山

國學經典 閱讀(1.7W)

道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歷史悠久的教會,它是我國本土教會,對我國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影響。我國道教認為居住在高山之上修行,有利於得到成仙,所以我國很多著名的道觀都是修建在高山之一,遠離人間喧囂。大家是不是對這些名山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吧。


 簡介
  嶧(yì)山又名“鄒嶧山”、“鄒山”、“東山”,海拔582。8米,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雄峙於孔孟之鄉鄒城市東南10公里處,104國道及京滬鐵路東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高速鐵路西側,自然景觀優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觀"、"鄒魯秀錄"、“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

道觀大全之嶧山

人文景觀
  嶧山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在《書經》、《詩經》、《太平御覽》、《史記》等歷史典籍中多有記載。嶧山之陽有春秋邾國古城遺址,嶧山之陰有屬大汶口文化的野店遺址。儒家創始人孔子曾在嶧山講學,現留有"孔子登臨處"石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道登嶧山,留下了"秦嶧山碑",為研究中國書法之珍品。劉邦、乾隆、孟子、李白、杜甫、歐陽修等帝王將相、文豪名擘,都曾登臨嶧山,留下了許多瑰麗的詩文墨寶、碑碣石刻,形成了豐富的文化積存。道教的隨山派、清靜派、龍門派及佛教僧徒都曾在嶧山清心修煉,歷代仙曲貫耳,因而道家稱嶧山為"妙光洞天",僧佛則名嶧山為"繹詩之庵"。

嶧山,早在秦漢時期就著稱於世,它是中國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嶧山因其“怪石萬迭,山無土壤,積石相連,絡繹如絲,故名繹焉”。《詩經·魯頌》有“保有鳧嶧”的詩句。《書經·禹貢》有“嶧陽孤桐”的記載。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馬遷、華佗、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陸放翁、趙孟頫、董其昌、鄭板橋等都曾登臨攬勝,他們留在嶧山的三百多處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為嶧山增添了奇異的歷史文化光彩。

秦始皇立國之初,首次東巡齊魯,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嶧山,於驚歎山石神工鬼斧、風光雋秀婀娜之際,命傑出的篆書大師、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頌揚“廢分封,立郡縣,統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嶧山碑就是秦始皇東巡的第一塊刻石。[2]《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

神話傳說
  女媧煉五色石神工補天,而將滾滾亂石疊成嶧山;梁山伯、祝英臺求學於“梁祝洞”;貞婦明志的“捨身臺”;“金鐘化作石”;“騎鶴隱仙”昇天去……千百年來,人們借物寄情,把許多美好的憧憬和願望變成種種神話傳說,曲折離奇,令人陶醉。

嶧山還是道家活動的場所,甚得歷代達官顯貴的垂青。多有慷慨解囊捐資修山之人。經過歷代慘淡經營,山上建有五大奇觀,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廟宇,宮殿廟庵數百楹,瓦縫參差,錯落山間,碧瓦紅牆,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