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緬甸社交禮儀,緬甸的禮俗揭祕

國學資訊 閱讀(1.14W)

我們在中國從古代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只要講解到中國,都會說禮儀之邦。那麼每個國家的制度或者是其他的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做法是不一樣的。那麼你知道對待社交禮儀是如何的嗎?趕緊和小編一起揭祕看看吧!

緬甸社交禮儀,緬甸的禮俗揭祕

緬甸人在人際交往中待人十分謙恭、友好,他們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下述三種。
  其一,合十禮。由於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們在社交活動之中,一般都習慣於向交往物件行合十禮。在緬甸,關於行合十禮,有兩點需要強調:一是見到僧侶時,對其只能行合十禮。二是在行合十禮時不僅要問候對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須首先將帽子摘下來,並且夾在腋下。

其二,鞠躬禮。緬甸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學者時,大都要向對方行鞠躬禮,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其三,跪拜禮。在民間交往中,緬甸人在參見父母、師長或者僧侶時,往往講究要“五體投地”,向對方行跪拜大禮。這種禮節,其實出自佛門。按照佛教教規,在行跪拜禮時,行禮者須使自己雙手、雙腳、雙肘、雙膝、額頭同時接觸地面,並且在此前後雙手合十舉至頭頂。

在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對長輩尊重有加。他們講究,晚輩在向長輩遞送東西時,必須使用雙手。在遞細小物品時,可單用右手,但應同時以左手託扶右手下部。在長輩面前通過時,晚輩應當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允許昂首闊步,或是奔跑通過。長輩來到室內時,晚輩必須迅速起身迎侯。向長輩告辭時,晚輩先要躬身施禮,然後後退兩步,方可離去

在稱呼緬甸人時,應對其“姓名”首先有所瞭解。嚴格地講,緬甸人是有名而無姓的。在緬甸人的名字之前,往往會加上一些特定的詞,它們類似於尊稱,但絕非姓氏。

例如,“吳”意為“先生”,“杜”意為“女士”,“哥”意為“兄長”,“貌”意為“弟弟”,“瑪”意為“姐妹”,“塞耶”意為“老師”,“道達”意為“博士”,“德欽”意為主人,“耶博”意為“同志”。它們都是緬甸人平日裡常用的“稱呼”。

舉例而言,若一位緬甸男子名字叫做“剛”,則長輩會稱之為“貌剛”,同輩會稱之為“哥剛”。要是他有了社會地位,人們會稱之為“吳剛”。如果他是一位軍官或者教師,則人們還有可能稱其為“波剛”,或者“塞耶剛”。

根據緬甸的民間傳說,中國人與緬甸人本是同胞兄弟。是故緬甸人對待中國人不但極為親切、友好,而且往往還會直接以“胞波”相稱。“胞波”一詞,在緬語裡意即“同母所生的親戚”,或是“同胞兄弟”。

小結:緬甸人也是十分的謙恭友好的代表,他們也是非常的注重禮儀的。但是他們的禮儀並沒有特別的繁瑣,但是特別的實在,很多東西都不會來虛的。他們做的禮儀都是比較直接,用行動來表現的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