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立秋養生小常識,立秋應該怎樣養生呢?

風土人情 閱讀(2.55W)

立秋時節你不會以為夏季就這樣結束了吧,可是這樣炎熱的天氣似乎在立秋還一直在延續,但是隻是再早晚的時候要注意天氣氣候的變化,所以說立秋也是一個變幻莫測的天氣,那麼這個時候肯定需要好好的養生了,那麼在立秋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養生呢?中華養生文化告訴我們立秋養生的小常識趕快學起來。

立秋養生小常識,立秋應該怎樣養生呢?

  立秋養生
  午睡不可過久
午睡30-50分鐘最合適。夏天晝長夜短,午飯後小睡片刻,有利於調節人體的機能。但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不喝冷水
即使再熱,也要喝溫開水。烈日炎炎,即使不活動也會大量出汗,正確的做法應該養成喝溫開水的習慣,儘量少喝或不喝冷水或冷飲,果汁、可樂、雪碧、汽水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補充水分,但飲水莫待口渴時,口渴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已屬“亡羊補牢”.人體生理需要水量為3000毫升,每日通過飯、菜、湯、水果攝取水分約1000毫升,因此,每天還應額外補充白開水2000毫升,相當於4瓶礦泉水。

要多吃苦
悶熱天氣裡,應多吃些“苦”.在炎熱的天氣里人們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一年四季都應適當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丁茶、芹菜、絲瓜等,夏季更為適宜。

少用涼水衝腳
專家提醒,腳底是全身溫度最低的部位,極易受涼。若常用涼水衝腳,會使腳受涼遇寒,引起各種疾病。

吃桃不可多
李時珍曾說:“生桃多食,令人膨脹及生瘡,有損無益”常言“桃養人”是指食桃要適度恰到好處,鮮桃不宜貯藏。

少吃秋瓜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忌受熱後“快速冷卻”
天氣炎熱,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
立秋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應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不宜佩戴金屬首飾
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佩戴時,所接觸到的面板可能會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要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應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要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起居要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除了秋季以外其他的季節氣候我們也是需要養生的,當然養生的方式是根據氣候不一樣而不同的,想要了解更多節氣的養生知識,可以去我們網站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