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土族食俗,土族的飲食習慣原來是這樣的

風土人情 閱讀(2.95W)

吾日三省吾身:早餐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對於吃貨來說,“吃什麼”就是一天中最困擾的問題,也是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也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產。吃貨的夢想是吃遍全世界,那就先從吃遍全國開始吧。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土族,來看看土族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吧。

土族食俗,土族的飲食習慣原來是這樣的

  (一)日常飲食
  1、麵食類
  麵食類主要有油果子(簿適藏);加油烙成的簿餅(託斯適得瑪);“乾過日”,即將面和好搓成茶杯粗的圓條,先切成兩寸長的基子,再將基子切成四層,使一面連線,用油炸成;“盤索日”,即將面拉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盤成四折用油炸成;“沓乎日”,即將面和成餅狀,在灶火中烤熟;“鍋沓”,即將面擀成鍋底大的圓餅,切成四牙,再拼對到鍋中慢火烙熟;“罕溜”,即在鍋中放少量水,上覆青稞麵粉,燜熟,熗以清油,拌勻食之,形似拌好的炒麵;“笑梅”,即蒸饃類,包括各種包子、花捲、饅頭等,土族人尤喜食稱為“他勒關笑梅”的油包子,還有肉包子、糖包子、蘿蔔包子、菜包子等;飯食裡面有幹拌麵、臊子面、涼麵、湯麵條、棋子面、水餃(豐登);酥油炒麵(託斯灘哈);“哈力海”是土族最有持色的食品,做法是將晒乾的嫩蕁麻揉碎成粉末(也有的將新採的嫩蕁麻用開水燙一燙後切碎),下到鍋裡煮一煮,拌上青稞面,作成較稠的拌湯,調好各種調料,舀到攤開的薄油餅上,捲起來即可食用,既味美可口,營養豐富,且可防治痢疾腸炎。

2、肉食類
  肉食類也是土族的主要食品。土族吃牛、羊、豬、雞、鴨肉及雞、鴨蛋。原先是煮食為主,後來發展為炒、煎、燜、炸、烤。除此而外,土族對腸子有以下幾種做法:一是面腸,豬宰了以後,將大腸清洗乾淨,將豆麵或青稞面、麥面炒熟,拌上葷油、少量的水和各種調料,裝進腸子,煮熟後切片或切段食用。二是油腸,做法是將豬油和生面拌好後裝進清洗好的豬大腸裡,因為水分較少,這種油腸可以儲存較長的時間。三是血腸,就是將豬的小腸、羊的大腸清洗乾淨,將豬或羊的血裡面和上切碎的肺、脾及其他肉,加上較多的蔥末和一定數量的調料,裝進腸內,煮熟後切段食用。還有一種“羊肉筏子”,做法是先將整塊的漫肚油取下攤開,將瘦肉剁碎成餃子餡狀平攤在漫肚油上捲起,外面用小腸密密纏裹,煮熟後切段食用,肥瘦相間,味美可口。

3、飲料類
  土族的飲料當首推酩醯子酒。此酒在過去幾乎家家都有釀造,主要原料是青稞。將青稞煮熟晾冷,拌上酒麴,在10—15℃的溫度下放兩三天,再拌入羌活等藥料,加適量溫開水放進瓷缸密封發酵,半月後啟封蒸溜淋酒。此酒口味稍甜,後力較猛,醉後不易速醒,但不傷人。在一斤酩醯酒中放入狐膽一個,用瓷瓶或玻璃瓶埋入羊糞堆中,一年後取出,每天清晨喝一杯,可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土族人沒有喝白開水的習慣,黑磚茶熬成的釅茶是每日不離的飲料。調上牛奶、酥油乃為上乘。也喝麥茶,做法是將小麥炒黃,粗粗粉碎,加上熟羊油添水熬成,加進姜面、花椒麵和食鹽等調味品。麥茶性熱,宜於冷天飲用,特別適用於坐月子的婦女飲用,也適應於胃寒體弱者。

(二)飲食禮儀
  土族人有傳統的飲食衛生習慣,吃飯時每人都有固定的碗筷,請客吃飯也是每人一份,分著吃,免得有病相互傳染,也顯得文明衛生。土族人非常好客,特別歡迎客人來訪,哪怕是路過或前來投宿的客人都會受到熱情招待。當地有句俗話說:"客來了,福來了"。宴席上,一般情況下主人要和客人喝三杯酒。客人到主人門前時主人敬三杯酒,叫做"臨門三杯酒";客人坐在炕上主人敬三杯酒,叫做"上馬三杯酒";開宴後,主人再敬客人三杯酒。不會喝酒的人也不用害怕,只要客人用中指蘸上酒,對著空中彈三下就可以不喝了,可見土族人是非常尊重客人的意願的。

(三)節日飲食
  土族許多節日特色飲食,如:過春節時蒸花捲、饅頭,炸油餅等;端陽節做涼麵、涼粉;中秋節做多層大月餅(類似大饅頭)。十月七年級吃餃子,十二月初八最喜用豌豆麵做“攪團”吃,十二月二十三晚上做白麵小餅,還要在小餅上刻出菱形的圖案,並用麥草編一個草馬,專門用來祭灶。

小結:土族主要居住在北方,所以飲食習慣大體上跟北方人民是一樣的,平時以麵食為主,也有自己的飲食禮儀和節日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