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風土人情>

白族的飲食文化,白族特色菜有哪些?

風土人情 閱讀(2.59W)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們的飲食習慣,跟我們所生活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飲食習慣很容易發生改變,一群人經常在一起吃飯,口味也會越來越靠近。但是,時
間久了也會經常想起家鄉的味道。大家知道白族的飲食習慣和特色菜有哪些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白族的飲食文化,白族特色菜有哪些?

  白族飲食文化:
  1、饋贈佳品
  卷粉和米幹。因遠白族的卷粉以本地品種“因遠紅穀米”為原料,並以手推磨磨成米漿在長寬約二尺的框內,架空於沸水鍋上面燻蒸而成。其厚度薄如紙,軟而具韌性,無論煮食或涼拌,味道都異常可口。米幹由卷粉晾晒後可分別做成絲或片,由於它便於儲存、攜帶,是白族民間饋贈親朋好友的慰問品。

2、節慶祭品
  壓模粑粑及粑粑果。用“因遠紫米”及糯米飯舂成的染色粑粑,晾晒後加鹽、白酒浸蝕,再用刀切成粑粑果或用推刨刨成粑粑片。把粑粑糊放進鐫刻著花鳥魚龍、福祿壽禧等圖案的模板內,壓制而成的壓模粑粑是因遠白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特徵,壓模粑粑是白族春節、清明節、祭祖節及三月會等廟會必備的節慶食品和祭品。

3、各類醃製和腐化食品
  因遠白族人家,多喜歡醃製各類醃菜,在他們的餐桌上往往會有三年不變質而味道絕佳的醃製品。扒蘿蔔以其味酸鹹甜爽口清香成為宴席上減去油膩增進食慾的佳品,也是食慾不振的人的佐食品;醃辣菌,將採集的辣菌冼淨晾至半乾後拌上染色糊米末,加以鹽、辣椒、花椒等佐料,潑以米酒投入罐中醃製而成。因遠白族製作的腐化食品種類繁多,如運用青黃豆及刺竹筍腐化的“水豆豉”、“臭筍”等。

白族人民的基本口味嗜酸、辣、甜、微麻。其烹調技法受漢族菜和佛教寺院菜影響較深。著名菜點很多,如:炒鍋魚、洗沙乳扇、大理餌塊、喜洲破酥糖招、活水煮活魚、柳條蒸肉等。

大理白族特色菜推薦:
  1、彌渡卷蹄
  彌渡卷蹄像彌渡山歌一樣聞名三迤,成為白族人民的傳統美食,素以色鮮味美、食法多樣、易於貯存深受各族人民喜愛。它以新鮮豬腿為主料,胡椒粉、草果粉、八角粉、茴香粉、紅米、白酒、食鹽等為配料,先醃後煮,精製而成,可用綿紙嚴密包裹好,懸掛起來,隨吃隨取,一次吃不完,可將其餘部分重新包好懸掛,十月餘色味不變。彌渡卷蹄食法多樣,或蒸吃、或煮吃、或煮後涼吃,或單食,或配菜烹製,皆醇香可口,佐餐下酒均直。更令人悅目的是那胭脂紅的色彩,比之金錢時花,別有一番南疆濃情的意蘊,令人想到朵朵金花俏麗的小臉蛋,不禁讚歎大理山美、水美、人美、情更美了。

2、大理砂鍋魚
  選用祥雲出產的好砂鍋,洱海中捕來的弓魚、黃殼魚、或鯉魚加豐富多采的配料燉制而成。上席時以菜葉鋪墊的大盤襯墊,鍋中沸滾,飄紅映綠,色彩絢麗,清香撲鼻。趁熱食用,魚肉滋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3、鄧川乳扇
  鄧川水草豐茂,白族、漢族,家家戶戶幾乎都養奶牛,故有“乳牛之鄉”的稱譽。以牛乳製成的“鄧川奶粉”,是雲南省最優質的奶粉,而身著白族衣服的大嫂賣的鄧川乳扇,是家喻戶曉的名特食品。它攜帶方便,造型特殊,食用也方便,烤、炸、涼吃均可,甜、鹹都適宜。乳香沁脾,酥脆泡鬆,是下酒好菜,也是名特小吃。

4、喜洲粑粑
  它是洱海邊歷史名城喜洲的一種小吃。用麥面做成。無論甜、鹹,制時皆用上下兩層炭火,將鍋內油炕著的粑粑慢慢烤黃,烤香直至烤酥。因此,喜洲粑粑的香酥而又軟和受人喜愛,且層次分明,宛若蒼山十九峰十八洞,美色可餐。

5、木瓜雞
  木瓜酸而可口,從仲春花落結實開始,到中秋瓜熟蒂落,木瓜都可以蘸糖、鹽、醬生吃。最大量的是製成甘草鹽木瓜或蜜汁木瓜,生津止咳,開胃健脾,極受老、中、青歡迎。木瓜也用來泡酒,具有舒筋、祛溼、除筋脈拘攣的藥用功效。因此,大理州雲龍縣一帶,用其盛產的酸香可口的木瓜燒雞來防病治病補身,也用來招待遠方來客,為客人消疲解乏,強筋健胃。

小結:大理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是文藝青年們必須要去的旅遊勝地,特別是在夏天,海天一色,又有獨特的人文風情和美食,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