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民俗>建築民居>

寒食節禁火習俗的由來 寒食節禁火幾天

建築民居 閱讀(1.91W)

春天來了,又到了世界萬物爭先恐後的復甦時間,春天的腳步是輕盈的,是伴隨著綿綿細雨的輕輕穿行,而寒食節禁火習俗的由來究竟是什麼呢?寒食節禁火幾天?下面就是我們所總結的全部內容,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寒食節禁火習俗的由來 寒食節禁火幾天

寒食節禁火習俗的由來:
  周代時人們不但有火的崇拜,還有大火星崇拜。那時人們認為天上的大火星是凶星,禁火可以避其災難。對於火的使用,那時每年每季都要鑽取新火,代替舊火,這成為當時國家和民間的一件大事。這樣每年春社時節,要祭祀土地神,祈求一年豐收,還要統一禁火。換取新火前有一個停火禁火時間段,曾叫禁菸節,也叫寒食節。禁火期間只能吃提前準備好的冷食,不能點火做熱飯。等禁火節一過,賜來新火才可以燒柴做飯。

這種禁火、改火制度,當時有專門的官員負責,也有明確的改火用火規定。四季換火,曾經依不同季節用不同的樹木鑽取新火。這在《周禮·夏官·司口》中說:“司口,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夏取桑積之火,秋取柞口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又說:“司口氏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為季春將出火也。”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鐸,在街上釋出禁火令。第二個原因,應當說是春天干燥,雖然那時比現在雨水多,但也相對乾燥,禁火有利於樹木生長,也能防止一些火災。但是禁火又使全國各地冷落蕭條,有了病人或來了客人也只能吃冷食,人們稱之為寒食。所以說寒食節比春秋時晉國紀念介子推要早得多。

寒食節禁火習俗的由來 寒食節禁火幾天 第2張

後來,規定每次禁火寒食期限為一月之久。因為時間太長,造成了“老小不堪,歲多”(《後漢書·周舉傳》),周舉就書寫弔文到介子推廟中祭奠說:“盛冬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他的意思是來說明情況,徵得介子推靈魂的同意,然後就告訴民眾可以在必要時吃“溫食”。三國時期,曹操體恤民情,曾經頒佈((絕禁火令》(也為《明罰令》),規定“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傣”。這個命令得到了許多人的讚揚,但在習慣勢力阻撓下未能完全實行,卻也將寒食一月縮短為三天,這就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了。

唐朝時,寒食節還保留禁火改火之俗。每年寒食將盡時,就讓很多人去鑽火,誰若先鑽出新火,就把火種獻給皇帝,可以得到獎賞。賜贈新火,意味著官民開始新的生活。

朝廷要舉行賜火典禮,就是皇家把新火火種賜給群臣,表示對臣民的關愛。正如唐朝詩人韓口詩云:“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人五侯家。”

寒食節禁火習俗的由來 寒食節禁火幾天 第3張

寒食節禁火幾天:
  不同時期的寒食節節日期限設定是不一樣的,當代寒食節的節日期限是一日。

寒食節歷史:寒食節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

節日期限時間: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後變為一日。

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為寒食節)。

節日別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

(1)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儲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

(2)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3)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

小結:在春天裡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著不一樣的意義,節日的習俗就是慶祝方面中存在的不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