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道家養生方法 胎吸法該怎麼做呢

國學經典 閱讀(1.41W)

胎吸是道家養生方法裡一門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它要比內丹術要早,胎息是一種深度呼吸,可以突出較多易停留在肺部底部的二氧化碳,說了這麼多,胎吸到底應該怎麼吸呢?讓我們通過下面的文章瞭解一下把。

道家養生方法 胎吸法該怎麼做呢

  太細法怎麼做呢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氣,用意咽入下丹田(約臍下二指許),以補撥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微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顎,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臟原有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練氣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由於行氣不當,把橐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勿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衝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納還有一個重要口訣,叫做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於吸人空中太和之氣,注潤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氣不得外流,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氣,心性漸漸伏下,與腎氣交合,《老子》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內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練氣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汩汩有聲,亦可幫助人靜。津液為人養生之寶,蓋津可化氣,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氣”,肺主氣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補精捷法也。

行氣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氣息自回丹田之內,彷彿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這時只將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將有為之法,歸於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經雲,“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至無念無慾之境,心神清定可致無夢,《莊子》日“古之真人,其寢不寐,其覺無憂。”其中效驗不可思議。

最後神氣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人氣中,氣包心外,混沌交合,氤氳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氣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之中,謂之胎息。《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矣。

但是達到如此境界,隨各人賦性有早有晚,要在慎終如始,勿懶勿怠。《太上老君內觀經》說:“通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小結:配合著太極拳的話,效果會更佳,吐納為輔,太極為主,不要只知道比劃招式,卻忘記吐納的關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