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緬甸佛教文化的歷史及發展歷程

國學經典 閱讀(1.73W)

說到緬甸第一想到的是翡翠罌粟,原諒我這麼膚淺,我印象中緬甸是一個治安極其差的國家,但是緬甸有他美麗的一面,緬甸是一個全國信仰佛教的國家到處都可以見到金碧輝煌的佛塔還有大大小小的僧院,那麼跟隨佛教大全的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緬甸佛教文化吧。

緬甸佛教文化的歷史及發展歷程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我國西藏、雲南接壤,西邊與印度、孟加拉國為鄰,東面接連泰國、寮國。據《錫蘭島史》記載,西元前三世紀,印度阿育王曾派遣須那、鬱多羅二人到金地國傳教;有人認為,“金地國”就是現在下緬甸的“打端”一帶;更有不少緬甸人一再強調,說五世紀中葉的註釋家佛音,就是出身“打端”的。此外,佛陀成道時,最初佈施食物的兩位商人,相傳是緬甸人;又盛傳佛陀曾親臨上緬甸的蒲甘佈教。

  歷史派別
  在蒲甘佛教的全盛時期,上緬甸共有一萬三千座塔與僧院。其中,大寺派影響力最強,緬甸開始有留學錫蘭的僧侶,緬甸高僧車波多即在大寺受戒,留學十年。十二世紀時,僧團分裂為錫蘭宗派與原有的緬甸宗派。錫蘭宗派不久更分為屍婆利、多摩陵陀、阿難陀等三個僧團。雖然分裂,各派仍極力弘揚佛法,所以佛教仍非常興盛。西元一〇七七年,蒙古人南侵,蒲甘王朝沒落,十年後政權轉移到撣族手中,此後緬甸不再出現統一王國,直到十六世紀中葉。在二百餘年間,不論北方的阿瓦王朝,或南方的庇古王朝,都重視併發揚佛教,例如《名義明燈》、《聲韻精義》、《迦旃延文法注》等,就是這一時期的名著。十五世紀中葉,南方共分為六個宗派,受比丘戒的有一萬五千多人,後來經達磨悉提王的改革,僧團才告統一。

  代撣族而起的仍是緬甸人,建立東固王朝(一五三一至一七五二),對佛教貢獻很大。這個期間,編成《達磨他憍》、《拘僧殊》兩部律典,完成《摩尼珠論》、《法王七事論》、《阿毘達磨頌》、《律莊嚴疏》、《譽增論》等論著或註疏,並建造了摩訶摩尼佛塔、耶舍摩尼須羅佛塔、加多奇佛塔。當時的著名高僧有毘陀羅毘那婆斯、雅利安楞伽羅、最勝法、智願等。

  著衣論爭
  十八世紀,緬甸佛教發生著衣論爭,形成偏袒派與通肩派兩派的對立,百年後,開始由主張著衣時覆蓋雙肩的通肩派獲勝,當時,東固王朝已滅亡,貢榜王朝(一七五二至一八八五)代之興起。百餘年間,佛教仍受到王室保護,陸續有緬甸文經典的翻譯。西方的勢力也因此時仰光闢為通商口岸而不斷入侵,一八八六年,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至一九四七年宣告獨立,期間六十餘年,英國人並未以政治干涉宗教,所以在一九〇六年有“緬甸佛教青年會”的成立,號召緬甸獨立,此後便有很多僧侶參與獨立運動。

  現代緬甸佛教分派
  現今緬甸佛教僧團主要有哆達磨、瑞景、達婆羅三派,他們在教學上,對於所遵奉的三藏聖典大抵是一致的,只有在戒律上,特別是對於所持的用物、著衣法及生活儀禮等,有著若干差別。前二者是傳統的宗派,組織龐大,僧眾較多;達婆羅派成立最晚,約在十九世紀末葉由舊哆達磨派改革而成,戒律上主張嚴格實踐,僧眾最少。

  依照緬甸的一般習俗,男子在十四、五歲時,須入寺短期出家。在各國佛教中,以緬甸僧侶的測試制度最為嚴格,通過律藏測試的人,稱為持律者;三藏全部通過的人,稱為三藏師,這是緬甸僧侶的最高榮譽。

  政府支援
  一九五〇年,緬甸政府設立僧伽法庭、宗教部和佛法院。僧伽法庭分設二處:一在仰光,一在曼德勒,負責僧伽戒律的指導和監督,並解決僧俗間的法律問題。宗教部的設立目的,在於制定法律輔助僧伽,由政府資助成立佛教大學、訓練師資,因此,政府和佛教之間有極其密切的接觸。佛法院是全國佛教徒的代表機構,成立宗旨是在國內外弘揚佛法、設立佈教中心、開辦課程和機構、舉辦佛典口試和筆試。曾於一九五四年五月至一九五六年五月召開第六次佛教經典結集大會,大會場所設於仰光郊區,系仿照佛陀入滅後於靈鷲山所舉行第一次結集時的七葉窟。這次結集的成果,根據第五次結集所鐫刻的七二九塊大理石刻文為依據,並參考錫蘭文版、泰文版、高棉文版和倫敦“巴利聖典協會”的版本,作詳細考訂,而出版整套的巴利文南傳經典。

總結:宗教只能作為信仰不能統治國家,中世紀的歐洲被稱為黑暗時代,正是因為教皇的黑暗統治導致了歷史一度黑暗,希望佛教不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