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八字>八字命理>

四柱八字的歷史起源及發展過程

八字命理 閱讀(1.35W)

我們對未知的事,充滿了好奇和恐懼,總希望能夠提前知道未來的事,有的人會去算命占卜,看看自己將會遇到什麼事,會有怎樣的遭遇。在中國有一個預測學,那就是四柱八字,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下吧!

四柱八字的歷史起源及發展過程

起源
  在古代,生產力不發達,人們日常生活沒有科學依據進行指導。認為天下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賦予的。那時候人們在勞耕作業時如果想知道天氣的陰晴變化就只能靠一些經驗來判斷。如,燕子低飛要下雨,魚兒游到水面要下雨,螞蟻搬家要下雨等等。不象現在科學技術那麼方便。經過長年累月的辛勤耕作,人們總結出春耕秋收的規律,知道了寒暑屬於陰陽兩極,而春秋則是其陰陽平衡的季節。初步豎立了我國獨特的陰陽學說。

春秋時期的儒家祖師孔子經過終身奮鬥,發出了“死生尤命,富貴在天”的感嘆。

至漢代以後,一些天文學家與哲學家把世界永珍歸納成五種基本的屬性曰:金、木、水、火、土五類認為他們之間就象天地之間的萬物一樣互相轉化,相輔相成,生生不息的繁衍。於是,生命的種子就遍地開花結果,世界就變得五彩繽紛。但這些現象在無休無止的發展的同時又相互制約,控制其走向極端而不可收拾,就形成了天地之間一切永珍既是生生不息的發展,又能夠有其度的執行。這樣就產生了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相生的相互轉化的規律。又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名叫五行相剋。然後,陰陽搭配與互相關心輔佐,又互相制約有度就形成了完整的陰陽五行學說。

到後來,我國的中醫也把陰陽五行學說作為基礎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有了上述認識,歷經數百年後,唐代天文學家李虛中先生用我國一貫用於計數的天干地支進行排列,他把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排出來,分成陰陽五行,以年為根本,月為提綱,日為自己來推演人生命運,以日干支為自身,看年干支與月干支對於自身的相生相剋的程度來判斷自身的吉凶榮枯。在當時的命學界轟動一時。開闢了算命術的先河。到了宋初,命理學家徐子平經過對李虛中的年月日三柱算命術的改進,增加了時辰干支進行算命。他認為,年為祖上或父母,月上為兄弟姊妹。日上為自身及配偶,同時,日干也稱為日主或命主。時上為子女與後人。又曰,年為根,月為苗,日為花,時為果。年干支對於日干的相生相剋代表祖業的興衰,月干支對於日干的相生相剋代表能否得道兄弟姊妹的幫助或爭財,日干支的相生相剋代表夫妻關係是否和諧融洽。時干支與日主的相生相剋關係代表子女是否有緣或子女強弱等等。

於是,從那以後,這四柱八字算命就形成了,進入明代之後命理學到了鼎盛期。

發展歷史
  天干地支是古代人在語言文字產生和演化中逐步確定的,很難確定是哪一位人創立的。干支文字的起源可追溯到7000—7500年前。夏朝後期和商朝的王命名用天干。甲骨文卜辭大量出現干支記日,而且有六十甲子表。這說明夏朝後期六十甲子已經形成了。周朝把十天干稱十日,把十二地支稱十二歲,十二月,十二辰。干支就這樣逐步形成了。

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黃帝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年紀月之符號。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後來人們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上,這些數字也因此被賦于越來越多的含義了。

我國古代的天命觀直至漢代,發展起一種以陰陽五行,天地干支為基礎配合年月日算命術,這種算命術迄經魏晉南北朝的推行發揮,到唐代始告確立。

唐人李虛中(762-813)是八字推命發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生活在元和年間,官至殿中侍御史,平時則精究陰陽五行,能夠根據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干支來推定這個人一生的貴賤壽夭,吉凶禍福。曾有觀點認為李虛中算命僅用年月日而不用時辰,現在已經被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韓愈對他十分推崇:“最深於五行書,以人之死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相生勝衰死象以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與不利,輒先起其年時,百不失一二”,這裡年月日所值日辰中的“日辰”,就是時辰。李虛中算命較準,後人把他稱為八字推命的開山祖師。經過五代宋初徐子平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字推命術才正式進入成熟完備階段。徐子平在算命術上的最大貢獻,是把李虛中推算年月日干支的辦法,進一步演進為年月日時同時預測的“四柱八字”法。人們為了紀念他所做的重要貢獻,常把八字推命術稱為“子平術”。

宋代徐子升根據徐子平命理研究的成果,纂輯了《淵海子平》一書,這是八字推命史上最重要的著述之一。《淵海子平》,敘述有些雜亂,可貴之處,是她的最早完成八字主要理論體系的命理書。此書簡潔,實用,對於財官印食等十神的論述非常精闢,其中的詩訣,賦文,更是精華。

明代是八字推命術發展的鼎盛時期。明代開國功臣宋濂曾寫《祿命辯》一文,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命理學的歷史淵源,一時關於命理的著述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比較有名的而且質量較高的有託名劉基寫得《滴天髓》,沈孝瞻的《子平真銓》,萬民英的《三命通會》,張神峰的《神峰通考命理真宗》等,以萬民英的《三命通會》影響最大。

1982年12月4日,全國人大第五屆第五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而且在第四十七條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化、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於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於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更明確指出:“要造就一批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傳統文化的大發展已經到來了。

總結:對於預測學,大家是信還是不信呢?小編是中立的,對於預測出來的東西,只做參考,因為事在人為,發生的事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