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其他國學>

中國綠茶大全之古勞茶

其他國學 閱讀(2.65W)

古勞茶是中國漢族傳統名茶,屬綠茶,產於廣東省。是廣東省的歷史名茶,早在宋朝時由客家人創制。古勞茶有兩種型別,一種是青芽型一種是紅芽型。古勞茶的製作工序有五道分別是攤青、殺青、搓揉、烚炒、焙乾。想了解更多關於古勞茶的知識嗎?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中國茶文化中去看看吧。

中國綠茶大全之古勞茶


  歷史
  據史書載,古勞茶山產茶於“宋元時期已現端倪”,而茶山頂的良道坪、大坑坪、永安、七星坑、鑼鼓地、塔磨塘等六條村庒在550年前已開始植茶。茶山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這是因為西江水從北向南直衝茶山,被石巖頭頂著,使西江水轉向東流,造成茶山露水豐富,適宜植茶。麗水石巖頭一帶的山地就特

別溼潤,故種出的茶甘爽、醇和,有翠巖、龍芽、雪菊、銀針等著名品種。翠巖採自石地者為最佳,乾降牌縣誌載有“翠巖味匹武夷而帶芳”,銀針形似壽眉,尖如針,葉背顯露白如銀,葉底青翠,茶湯濃滑芳香。新會人黃炳坤的《憶嶺南》詩中有銀針“香味遠出壽眉數倍”、“久經膾炙人口”之句。

雍正10年(1732),鶴山建縣,鶴山茶園不斷髮展,道光初年達到鼎盛期。據道光版《鶴山縣誌》稱,古勞茶山、大雁山等地“一望皆茶樹”,出現茶煙萬頃的景象。當年,茶山和山腳的麗水有茶園1000多畝。古勞茶曾通過廣州沙面洋行銷往歐美、澳大利亞,香飄萬里,名揚五洲。那時,華僑、港澳同胞回鄉探親,臨走時總是喜歡帶點銀針回去,送給親友,共享家鄉特產風味。抗日戰爭爆發,鶴山茶業開始衰落,許多茶園荒蕪,1937年古勞茶山、麗水的茶園僅存448畝,產量301擔。

建國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葉供不應求,古勞茶開始復甦,那時各地出現一些以龍眼葉、鬼燈籠等製成的假茶,嚴重影響鶴山茶的聲譽,造成大量茶葉積壓滯銷,打擊了茶農的積極性,茶山村不少茶農不得已改種經濟效益好的素馨花,也因為這緣故,至今僅餘百畝左右茶園,往日“一望皆茶樹”景象不復存在。

採摘技術
  古勞茶採自當地的古勞茶樹,古勞茶樹分青芽型和紅芽型兩種型別。前者稱青蕊,後者稱紅蕊。紅芽型鮮葉製成的古勞茶香低,青芽型鮮葉製成的古勞茶香氣清高。古勞銀針多采用青芽型鮮葉加工而成。

銀針茶據品質的優次分為高階古勞銀針、普通古勞銀針和古勞青茶三個花色品種,高階古勞銀針又稱雀舌茶,採於春分前後,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1.5~2.0釐米,芽色黃綠,茸毛多,稱之“雪谷芽”;普通古勞銀針採於清明前後,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色澤深綠,稱之黑蕊;古勞青茶採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稱之“劈蕊”。

製作特點
  歷史上經炒揉好的古勞毛茶,放入溫度高達300℃以上的滾筒中滾炒。當茶葉發出焦香味,手搓即成葉屑時為宜。正如《桐君錄》中所說的“取為屑茶飲”。古勞茶因具有獨特的高火香味,故又稱之“火花香茶”。具有頭泡火氣味,二泡糖香生,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

元代耶律楚材稱頌嶺南茶詩道:“高人惠我嶺南茶,爛嘗飛花雪沒車,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葉碾新芽。”古勞銀針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圓直如針,色澤銀灰顯毫,香氣高純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湯色綠而明亮,葉底細嫩勻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