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解讀中國傳統小吃文化

國學資訊 閱讀(1.11W)

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中國小吃文化中,小吃都是有傳說,亦或是歷史性的由來。下面,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各種令人嘴饞的小吃吧!

解讀中國傳統小吃文化


   特色小吃是中國飲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併成為中國飲食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每個地區都有著其獨特的小吃,被稱為當地的特色小吃。小吃的由來,源遠流長。早在南北朝的樑朝,即在1500年前,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中已存在常饌和小食之分了。然而小吃發展到後期,已經有了另外一種的意涵。有些小吃,雖然一樣是講究採用當地新鮮的食材,但是製作方法繁複、作工講究,比講究填飽肚子的主餐更為繁瑣,是追求利潤的餐廳不願意販賣的。這種小吃,已經是一種在地的飲食文化,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追求不餓肚子的層次。特色小吃就地取材,通常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其種類繁多,在各個省市的各個角落都有它的身影,有的甚至家喻戶曉,名譽全世界。

正宗重慶酸辣粉經過若干年的發展,特色小吃成為美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地的特色小吃也走出了地方特色,比如四川的酸辣粉麻辣燙,“酸辣粉”是重慶、四川城鄉間廣為流傳的傳統名小吃,由於價廉物美,長期以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其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素有“天下第一粉”之美名。華飛四季旺-是重慶酸辣粉行業的第一品牌。東北地區發展起來的燒烤、桂林米粉、福建沙縣小吃、河北河間的驢肉火燒、湖北精武鴨脖、老北京豆汁、河南燴麵、陝西羊肉泡饃、天津狗不理包子、雲南過橋米線、安徽合肥米餃、老北京豌豆黃等等小吃迅速在全國各地發展,成為了中國小吃界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有的小吃,不僅擁有獨特的味道,還有悠久的歷史,讓我們在味覺上充分感受那份滿足的同時也體驗了一把穿梭在歷史中的暢快。

源自徐水縣漕河鎮,現在遍佈燕趙大地,“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火燒據說起源於明初。朱棣起兵謀反,殺到保定府徐水縣漕河,打了一場敗仗。燕王眼瞅著餓得就要見閻王去了。士兵出了個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殺馬吃。其實所謂“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馬肉纖維比較粗,不是特別好吃。但是飢不擇食,就把馬肉煮熟了夾著當地做的火燒吃了。哪知味道還很不錯。於是後來當地老百姓也開始殺馬做“馬肉火燒”,而且馬肉火燒因為曾經被皇上吃過而聲名大振。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因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馬。這裡的馬可不是做火燒吃的死馬,而是活生生的戰馬。馬成了戰略物資,當然就不能由著老百姓做火燒吃了。但是想吃馬肉火燒了怎麼辦啊?於是就出現了替代品——驢肉。驢肉纖維比馬肉細膩,而且純瘦不肥,自古就是下餚的佳品。而且保定一帶,屬於冀中平原,水草肥美,最適合養驢。河北地區的驢有兩種,一種是沿海一帶的渤海驢,一種是山區和平原的太行驢。保定的驢一般都是太行驢,而另外一種驢肉火燒——河間的驢肉火燒則是渤海驢。相比來說,太行驢比渤海驢好吃一些。於是在種種際會之下,驢肉火燒就誕生了。

大慈閣醬菜始出於公元1638年,創始人是保定腰山王氏莊園第一代主人王錫袞。王錫袞於公元1638年開始了在多爾袞軍中的生活,經過他的努力很快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清朝一名高階將領,無論他是普通士兵還是以後的高階將領,始終都保持著節儉的作風。為便於行軍攜帶又不易變質王錫袞經常自己醃製醬菜,除了自己食用還分給眾多的將士們食用。清順治四年王錫袞受封於腰山定居,從此王錫袞帶領族人開始經商,他們創辦的“和”字號遍佈全國,同時他們也把自己醃製的醬菜也一併通過“和”字號銷往各地。由於王錫袞為人寬厚又深諳商道,“和”字號的生意如日中天,但王錫袞卻始終保持著樂善好施和純樸節儉的生活習慣,他平日以素食為主,每日把醬菜作為自己用餐的主要菜品之一。乾隆年間,棉花的生產、紡織加工行業一直是腰山王氏莊園的棉行在壟斷著北方市場。一日乾隆微服到腰山,特到王氏莊園觀視棉花的種植及每道加工程式。時值天氣燥熱,在用餐時乾隆皇帝食慾不振,這時王氏族人拿出自己醃製的醬菜讓乾隆食用,乾隆食後感覺甚好,並對該醬菜獨有的鮮、甜、脆、嫩的口味大加讚賞,不僅讓王氏族人將其醃製的醬菜作為供奉朝廷的御膳,而且還讓王氏族人單獨準備一些醬菜,用於乾隆去位於保定府的大慈閣上香時作為贈與僧眾的素齋,大慈閣醬菜也因此名聲大振。王氏族人醃製醬菜這個傳統歷經數代一直延續至今。每年他們都要帶著自己醃製的醬菜到位於保定城區內的大慈閣進行供奉,年復一年……

還有白肉罩火燒。據傳,義春樓的前身是座肉鋪,開始經營廉價的豬頭肉鍋罩火燒,很受窮苦勞動人民的歡迎。馮玉祥幼年時代,家境貧寒,進城時,吃不起大飯館,總到義春樓吃豬頭肉鍋罩火燒,對該飯館產生了好感。馮玉祥當上將軍之後,每次回到保定,必到義春樓吃罩火燒,從此,義春樓的罩火燒聲譽大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叔父愛新覺羅溥新宇親筆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燒”牌匾。

其實還有很多很有歷史故事的小吃,只是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中國上下五千年,千年的文化又怎是幾句話就能說清的呢。

每個地方都有在飲食方面很獨特的地方,也正是因為如此,小吃可以說是每個人在到一個地方旅遊是必須要尋找的目標。也真是因為那份獨特的味覺,口感,吸引著眾多的人,無論是當地還是外地的人來品嚐。

首先來說說湖南的特色小吃都有哪些。有糖油粑粑,薯丁粑粑,糯米雞,悠饊,燈芯糕,臭豆腐等等。悠饊,粗細均勻,互不粘連,香脆爽口,俗稱“絲線網子”.此點還可帶湯煮食。糯米雞,色澤棕黃,外焦內軟,香脆油糯,因形似黃毛雛雞而得名。糖油粑粑,色澤醬紅,外裹一層糖汁,晶瑩發亮,質地細膩軟滑,味甜餈口。薯丁粑粑,薯粒均勻,外焦脆,內鬆軟,味甜香。湖南省岳陽地區稱紅薯為“紅茴”,故名“茴餅”.

在東北以豪爽著稱,北方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這個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先說說殺豬菜吧,在齊齊哈爾過年了,村裡一戶人家殺了頭豬,這後腰腿的都是好東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麼吃?這就有了殺豬菜了:自家醃的酸菜做的血腸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齊了。要想做到大肥肉好吃不能膩,就要切成片放進過鍋裡煮了過油,然後和酸菜、血腸一起燉。農村裡灶膛火映著大娘的臉,鍋裡放了姜蒜的燉菜煮得咕嘟,咕嘟。延邊的狗肉火鍋,到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不吃狗肉可不行。跟全國其它地方一樣這裡也流行吃火鍋,朝鮮人的狗肉火鍋。特色鍋底,燉的是狗肉,狗雜,狗排骨。除了鮮,就是辣。可能是延吉太冷,因此狗肉大補還要加辣椒。一年四季吃,夏天吃最好,治感冒!還有哈爾濱的得莫利燉活魚,哈爾濱郊區靠著馬路邊有一個叫得莫利的小村莊,村裡人在路邊上開了個小吃店招待路上歇腳吃飯的過路人。把豆腐、寬粉條子和烏蘇里江裡撈上來的鯉魚燉在一起吃是老鄉們吃個熱乎的老做法。後來菜的做法不脛而走,傳遍了城裡的大街小巷。哈爾濱人說: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歡吃西餐和東北大菜,咱們吃得莫利燉活魚去。

在廣東,當地的人常被人稱作大膽,因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他們什麼都敢放進嘴裡。在這我還是說些顯得自然點是小吃吧,以免嚇到。在湛江有種小吃叫本地雞。湛江舊稱“廣州灣”,與茂名、陽江等地飲食習慣相通,湛江菜屬粵西菜之列講究粗料精製,原汁原味。湛江本地雞一度風行廣州食肆。正宗的湛江雞選自湛江信宜縣吃穀米和草長大的農家土雞,是生長速度慢或生下頭一窩蛋的小母雞,這樣的雞肉質纖維結實,易積聚養分。做好的雞外表金黃油亮,入口皮爽肉滑,香味濃郁,再加上一碟香油蒜汁蘸料,“惹味”得很!還要說的就是廣州的靚湯。煲湯是廣州主婦的必修課。地道的廣州人沒有不喜歡喝湯的,不管是家裡作的還是大小館子裡賣的,廣州的老火靚湯不外乎一個目的——滋補!夏天冬瓜煲排骨加扁豆,赤小豆降火,冬天花旗參煲雞祛寒。

而在陝甘這一塊呢,別看這邊長鬧乾旱,其實也是有不少的好吃的。延安好吃的東西很多:洋芋擦擦甘泉豆腐子長煎餅,最應該嘗一嘗的是羊腥湯。羊肉,羊雜加上作料熬的湯,原料做法簡單的很。圍著羊肚手巾的老鄉蹲在一起,手裡捧著冒著熱氣的羊湯,在四季平均氣溫只有9攝氏度的延安,這個冬天不太冷。在西安,有種小吃很受歡迎,叫涼拌驢肉。驢肉具有補氣血,益臟腑等功能,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民諺。陝西關中盛產馳名全國的“關中驢”.自清代咸豐年間起就有鳳翔臘驢肉,古時驢肉只有生,熟兩種吃法,現在又多了驢肉湯鍋和驢肉炒菜,加入了川菜和藥膳作法,肉美、味鮮。在陝西很出名的小吃還有肉夾饃,羊肉泡饃等等,其肉味鮮美同樣受到大家的喜愛。而甘肅呢,他的拉麵,油鍋盔那真是家喻戶曉呀,在全國的各個地方都能找到蘭州拉麵館。而寧夏呢,多居住的是回族,他們信仰宗教,在吃的方面也很有特點。回族同胞們常吃的一種餅叫油香,是一種用油炸制而成的,在我看來味道很不錯,口感不幹不油,嚼一嚼還有一種淡淡的澱粉的甘甜。還有一種回族自己的食物,名字不是很記得,大概是涼粉湯之類的,湯裡面有牛肉,涼粉,青菜葉等,別看材料不是很複雜,可是味道很新香,我到現在還記得呢,真想現在能喝到。

在四川重慶這一塊,川菜一直都是大多說人常吃的,川菜館也是遍佈各個省市。那麼四川出名的小吃都有什麼呢?四川的名小吃到底有多少很難數清楚,據說有2000多種,這一個一個的數,估計短時間是數不清的,就在這列舉一二吧。

龍抄手,賴湯圓,毛血旺,夫妻肺片,鍾水餃,擔擔麵,珍珠元子,自貢火邊子牛肉,成都張老五涼粉,川北涼粉,宋嫂面,二姐兔丁,牛肉焦餅,老四川燈影牛肉乾等。在重慶,他們的口味不相上下,但出名的小吃也很多。涪陵巴王牌油醪糟,潼南陳涼粉,竹樓珍珠田螺,竹樓泉水雞,餘記紅蜻蜓香辣魚頭,味兆鮮羊角風味豆乾,黃二娃雞湯鋪蓋面,木洞油酥鴨,金雁牌油酥米花糖, 康記手工肥腸鮮粉,射鵰牌洪七公叫化雞,任記鄉巴兔,重慶陶然居“小黃粑”,重慶陶然居“杏仁豆腐”,鄭記宮廷桃酥,賴氏肥腸豬雜粉,黃記白家肥腸粉,黃記清真一品牛肉拉麵,渝北惹人香滷鴨,諸葛烤魚等等。我不是每個都吃過,就談談自己吃過自己也很喜歡的諸葛烤魚吧。這種烤魚和北方的烤魚不大一樣,北方主要就是放在炭火上烤熟撒上調味料即可,而重慶的烤魚是在炭火上烤過之後,再拿到灶臺上加熱調味,配之以各種洋蔥,藕片,魔芋,青椒,青菜等。沒有單純炭火烤制的那麼幹,調味料更加入味,而且葷素搭配,吃的人心滿意足。

我們的首都北京,小吃也是種類齊全,數不勝數呀。北京烤鴨,吊爐燒餅,也就是馬蹄燒餅,驢打滾也叫豆麵糕,爆肚,灌腸,焦圈,豆汁,炒肝,褡褳火燒,糊餅,麻豆腐,艾窩窩,排叉兒,麵茶,茶湯,奶油炸糕,糖耳朵,豆腐腦,炒疙瘩,豌豆黃,芸豆卷,滷煮火燒,饊子麻花,豆餡燒餅,也叫蛤蟆吐蜜,糖葫蘆,涼果又叫果脯,糖炒栗子等。

中國的小吃就好像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這樣的篇幅是說不完的。其中的種種美食,希望食客們不要僅僅侷限於他們的味道,還要留意美食生長到製作完成的所有民族文化,那會比食物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