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關於古代傳統樂器的傳說簡介

國學資訊 閱讀(1.83W)

中國的樂器文化歷史悠久,每一種樂器,都是一種文化,在古代,很多關於樂器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正是有這些傳說,才讓大家把樂器文化了解的更加的透徹。一起欣賞下中國樂器文化之樂器傳說。

關於古代傳統樂器的傳說簡介

古箏的傳說
  相傳,早在兩千多年前,秦國就已經有箏了。那麼箏又是怎麼來的呢?這裡可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當時,秦國有一種樂器叫瑟。有個叫宛無義的人,彈瑟的技藝非常高,他的兩個女兒也非常喜歡彈瑟。有一天,姐妹倆都爭著到父親那裡學習彈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裡,妹妹哪裡肯讓,趕忙跑過去,雙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兩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讓。忽然,“咔嚓”一聲,瑟被掰成了兩半。父親聞聲急忙趕過來,不由得愣住了:只見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絃,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絃。他又急又氣,忙把兩個女兒手中的瑟拿過來,他唉聲嘆氣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撥,讓他吃驚的是,兩半瑟竟發出了更好聽的聲音。宛無義早忘了責備女兒,他把半邊瑟分別作了些修繕,結果這半邊瑟倒比原來好彈,也好聽了!他欣喜萬分,就把這“二女相爭,引破為二”的瑟,叫做“箏”。

  三絃的傳說
  很早以前,傈僳山寨有個孤苦伶仃的男孩,父母雙亡,生活艱難困苦,為了餬口他常到山上打獵和採摘野果充飢。有一天,他在樹林中聽到了三種鳥雀悲哀的啼鳴,它們互相呼應,好像在相互傾訴。淒涼的鳥鳴使孤兒非常感動,他盼望著也能像鳥兒一樣向親人訴說自己悲慘的身世。於是,他就用山上生長的枯樹幹,分別仿照三種鳥雀的頭、尾、腹做了一支琴,並模仿三種鳥雀不同的叫聲配了三條琴絃,做成了傈僳人的第一支三絃琴。它就是今日的傈僳三絃。

  巴烏的傳說
  巴烏是雲南地區彝、哈尼、傣、瓦、布朗等民族間流傳最為廣泛的一種吹奏樂器,關於它的由來,也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古時候,哈尼山寨有一位美麗聰明的姑娘,不僅有月亮般美麗的容貌,還有如山泉般甜美的歌喉。山上的惡魔聽到了她的歌聲,就將她掠走,強迫她為自己唱歌取樂。姑娘拒絕了。惡魔勃然大怒,當即割去了她的舌尖。從此姑娘成了啞巴,再也無法唱歌,十分痛苦。她走進深山,唯一的心願就是能尋找一種東西能代替她的舌尖,使她能重新唱歌。最後她選用薄薄的竹片,嵌在一節挖了長方缺口的竹管上做為舌簧,輕輕一吹,頓時發出了優美醇厚的聲音。從此樹林中每天都傳來動聽的樂聲,那是姑娘在用竹葉傳達心中的哀思。

  這種簡樸的樂器後來被稱為“巴烏”。

  冬不拉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廣袤的阿爾泰草原上,生活著英勇慓悍的哈薩克人。小王子冬不拉,生性善良,多才多藝。他用最好的松木製作了一把新的樂器。它有兩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彈撥,發出的聲音就像流水淙淙,松濤低吟。這時草原上出現了黑熊,無數勇敢的哈薩克武士都死於黑熊凶殘的利掌。冬不拉決心去為草原除害。在懸崖邊,冬不拉與黑熊展開了生死搏鬥。冬不拉機智地衝上去,用劍直刺熊的眼睛。頓時鮮血飛濺,受傷的黑熊長嚎一聲,撲向冬不拉,人和熊一起墜下無底深淵,同歸於盡。

  部落的人們聽到冬不拉犧牲的訊息,都悲痛欲絕。突然,空中傳來一陣悅耳的琴聲,那是冬不拉帳壁上掛著的樂器自己發出的聲音。

  從此以後,這件樂器被哈薩克人稱為“冬不拉”。每當哈薩克人歌唱快樂的幸福時光,歌頌豐收的喜悅,歌唱美好的愛情,就會彈起心愛的冬不拉,懷念起那位善良勇敢的王子。

  高山流水覓知音
  在漢語中,“知音”這個詞,表示彼此瞭解的好朋友。這個詞的來歷和一個古琴的故事有關。

  春秋時期,有個叫俞伯牙的人擅長於彈奏古琴,但是沒什麼人聽得懂他彈的樂曲。有一次,俞伯牙在一座山中彈琴。有一個叫鍾子期的樵夫正好路過,聽到琴聲,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俞伯牙彈了一首表現高山的曲子,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他又彈了一首曲子,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兩人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去世了。俞伯牙於是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小結:傳說故事一般都是可以讓人記憶深刻的,樂器很多都認識,但是對於樂器的瞭解,那是少之又少,所以可以通過一些故事來了解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