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燕趙文化特點有哪些?

國學資訊 閱讀(3.05W)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經過歲月變遷,形成了“燕趙、中原、齊魯、巴蜀、吳越……”等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那麼其中的燕趙文化會有什麼特點呢?想知道的朋友,就快隨小編一起來瞧瞧吧。

燕趙文化特點有哪些?


  燕趙文化特點:
  從文化特徵上看,燕趙區域也具有獨特的文化特徵,這就是慷慨悲歌、好氣任俠。“慷慨悲歌”一語可以用來形容各個地區的人物和現象,但是在歷史上,它是由燕趙區域而產生的,是以燕趙區域為典型的。在其他區域,慷慨悲歌並沒有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在燕趙區域,慷慨悲歌卻已是普遍的特徵和特殊的標誌。從時間上,慷慨悲歌文化的特徵在戰國時期形成和成熟,在隋唐時期仍然為人們所稱道,到明清時期其餘音遺響不絕如縷,前後持續二千餘年,確已形成了悠久而穩定的傳統。所以,燕趙區域的文化特徵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趙區域的文化特色。

燕趙區域在文化上的特徵就是慷慨悲歌、好氣任俠,具有既不同於中原、關隴,又不同於齊魯、江南的特點。

司馬遷在論述燕趙區域內各地的風氣時說,種地(今山西靈丘一帶)和代地(今河北蔚縣)靠近胡人,經常受到侵擾,師旅屢興,所以那裡的人民矜持、慷慨、嫉妒、好氣、任俠為奸。在血緣和文化上,這裡胡漢雜糅,從春秋晉國時起就已憂患其剽悍難制,中間又經過趙武靈王的胡化變革,風氣更加濃烈。中山土地狹小,人口眾多,人民性情卞急,攔路錘殺剽掠,或者盜掘墳墓。男子相聚在一起悲歌,辭氣慷慨。燕地(薊城)距離內地遙遠,人口稀少,經常受到胡人侵擾,風俗也和代、中山相類似,人民鵰悍少慮。

燕趙地區的文化風氣確實顯得十分突出,甚至就連這裡的女子也都有不同尋常的表現。《漢書·地理志》中說到薊地的女子是:自從燕太子丹開養士之風、不愛後宮美女以來,民間演成風氣,至漢代依然如故。“賓客相過,以婦侍宿,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反以為榮。”

戰國時期的佚名小說《燕丹子》也記載了一段故事,說燕太子丹為荊軻置酒華陽之臺,酒酣,太子丹叫出美人彈琴,荊軻讚賞說:“美人好手!”太子丹進獻美人給荊軻。荊軻說:“我只喜歡她一雙手。”太子丹即斷其手,盛以玉盤奉上。從燕地女子所處的這種地位中,已隱約透露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精神了。在這方面,趙地(邯鄲)的女子表現又有不同。司馬遷說,邯鄲城中的女子一向以美貌聞名,她們自己也擅長修飾容貌。平日她們彈琴,穿長袖衣,腳穿輕便的舞鞋。凡是富貴人家,或者各國君王的後宮,不論距離有多遠,都能在那裡找到她們。“目挑心招,遊媚貴富,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在歷史上,陽翟大賈呂不韋娶的就是邯鄲諸姬中一位容貌絕好的女子,她擅長歌舞,而且還是邯鄲豪家之女,後來做了秦莊襄王的王后,秦始皇即位後尊為帝太后。漢文帝慎夫人、尹姬和漢武帝王夫人也都是邯鄲人。此外,漢文帝竇皇后為趙清河人,漢武帝鉤戈趙捷妤為趙河間人,漢武帝李夫人為趙中山人,父母兄弟世代為樂人。這三處地方均屬原趙國,鄰近邯鄲。

邯鄲男子的社會交往更是有彈琴、悲歌、鬥雞、走犬、六博、蹴鞠、飲酒、狎妓等等許多名目。戰國時齊國的都城臨淄也是一個大都邑,其民無不吹竿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蹴鞠。邯鄲人也和臨淄一樣,活躍自信,“家殷而富,志高而揚”,具有大都邑的人們所共有的自信和高姿態。司馬遷說他們是起則相隨椎剽,休則掘冢作巧奸冶,“相聚遊戲,悲歌慷慨”。這種任俠、放蕩的風氣在臨淄、洛陽等大都市都是普遍流行的,不過邯鄲卻要比臨淄和洛陽更為狂放,更為豪雄,這都是受了燕趙區域任俠勇武傳統的影響。歷代文人凡是歌詠邯鄲,都免不了在六博、狎妓諸方面回顧和詠歎一番。比如曹植的《名都篇》詩中說:“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我歸宴平樂,美酒鬥十千。”這裡所說的名都應指何處?清人沈德潛在詩注中說:“名都即邯鄲、臨淄之類也。”唐代詩人高適的《邯鄲少年行》指明是描寫邯鄲的,詩中說:“邯鄲城南遊俠子,自矜生長邯鄲裡。千場縱博家仍富,幾度報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紛紛,門外車馬常如雲。未知肝膽向誰是?令人卻憶平原君。”像這樣的詩篇還有很多很多,自晉唐至明清層出不窮。

燕趙地區的人們性情耿烈。戰國初,趙襄子宴請代王,暗中令人用銅鬥殺死了他,興兵吞併了代國,趙襄子的姐姐是代王夫人,聽到訊息以後泣而呼天,說:“為了弟弟而輕慢丈夫,不仁;為了丈夫而怨恨弟弟,不義。”於是磨笄自刺而死,至今人們仍稱淶源東北拒馬河上游的馬頭山為磨笄山以紀念她。

燕趙的女子尚且如此,其他人更可想而知。北朝人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到,別離同是南北方人所看重的,但是南方人在告別時總要執手哭泣,雙眼溫潤。而北方人則不屑於此,臨行道別,即使心中有很多感慨,也要歡笑分手,雙目明亮無淚。這件小事說明了北方人剛強和南方人柔弱的差別。南朝的著名文人江淹有一篇《別賦》,專門描寫人間的別離,開篇就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又說:“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文中提及分別時的留戀,則有“閨中風暖,陌上草薰”、“珠與玉兮豔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等句,恰是南朝貴族的生活寫照。這篇文章文筆美則美,感情也動人,但要說文章脆弱則也足夠脆弱的了。韓非子曾經說過,一家人如果平日總是互相關懷,問寒問暖,一旦遇到災亂,最先破敗的一定是這戶人家;一家人如果平日總是互相督促,嚴厲呵責,一旦遇到災亂,都能自保的一定是這戶人家。南北朝時北方人和江南人的情形相比,正如此類。

燕趙地區的人們擅長騎射,慣見刀兵。北魏時廣平(今河北雞澤〉大族李波的小妹擅長騎射,能夠“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人們為她而作的《李波小妹歌》中說道:“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北宋時常山郡(今河北定縣)北七裡唐河店村的一名無名老婦,能夠赤手空拳智殺契丹的騎兵。北宋文學家王禹偁在所作的《唐河店嫗傳》中說道:“一嫗尚爾,其人人可知也。”王禹偁還說到河北邊郡上的人們習於戰鬥而不怯懦,聽到敵虜到來,父母幫助拉出戰馬,妻子幫助取來弓箭,甚至有不等穿好盔甲就敢於上前的。和南方相比,江南地區經濟發達,人們生活自如、達觀,甚多溫情,結果也導致了南方的奢侈和文弱。

燕趙地區的馬也好,所以自古以來良馬已被稱為驥或驠,以地名命名。唐人杜牧說過:“冀之北土,馬之所生,馬良而多,人習騎戰。”

燕趙地區的兵器也好。邯鄲從戰國到漢代都是著名的冶鐵中心。燕趙還是全國最早使用鐵製兵器的地區,在河北藁城臺西村和北京平谷劉家河,先後發現過兩件商代前期的鐵刃銅鉞。荊軻刺秦王時,燕太子丹為他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到趙人徐夫人所制的一柄匕首,用百斤黃金買下它。讓工匠淬以毒藥,以之剌人,血出僅足以沾染絲縷,人無不立死。

燕趙地區的文化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裡的民俗古樸厚重,更近於古。宋人吳曾說:“我看南北方的風俗,大抵北勝於南。”北方人更看重親族關係,《南史》中說:“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遠來相投者,莫不竭力贍助。”北方人不拘泥禮節,不輕賤婦女,北朝時北方人夫妻之間你我相稱,許多人家專以婦女主持門戶。而江南婦女地位卑下,丈夫乘車衣錦,妻子卻不免於飢寒。南北方的這一差別甚至從人名上也可以反映出來。先秦兩漢古人稱謂都直呼其名,到南朝時南方人則往往各取別號雅號。先秦兩漢人名多用賤字,到南朝時南方人崇尚機巧,取名多用好字。而北方人性情純真,仍舊在相見時直呼其名,取名也仍用賤字。凡此種種,看似笨拙,其實近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