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道觀大全之南嶽九仙觀

國學經典 閱讀(7.51K)

道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歷史悠久的教會,它是我國本土教會,對我國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影響。九仙觀是我國眾多道觀中的一部分,它位於于山頂東部,是于山現在存在的最大廟宇。始建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了。大家是不是對這個道觀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吧。


簡介
  九仙觀俗稱天君殿。位於于山頂東部,為于山現存最大的廟宇。王靈官像,赤紅臉膛,虯鬚怒張,三目圓睜,金身披甲,舉鞭伏魔,威武剛烈,栩栩如生,大有“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的氣概。1922年此觀毀於火災。重建後改為隆恩殿,專祀王天君。

道觀大全之南嶽九仙觀

九仙道觀記
  五蓮乃齊魯勝地。境東南五蓮九仙群山綿亙,諸峰錯落,溪谷幽深,飛瀑千尺。九仙落駕,遺蹤宛然,坡老留題,翰墨長存。後人慕名登山,或結廬撫琴,或觸景抒懷,倘徉徘徊,流連忘返者,更難勝記。

改革風起,旅遊漸興。政府謀劃,群眾出力,上下齊心,古蹟重光。書院再聞關睢,古剎又聞暮鼓。此山益成休閒勝地。茲有周君建生,捐資百萬於靴谷之陰,靴石之西,象山之陽,建道觀,名曰九仙,為勝地再添一景。若假日休閒,約三兩好友,耗費小作勾留,或觀漂雲舒捲,或聽鳥語空山,或賞燦爛山花,或嗅深谷幽香。辯老莊,話滄桑,敘家常,誠如深在仙境,飄然羽化矣。吾感周君寄情山水而忘榮利,虛靜恬淡而識山魂,造福茲土,故欣然為文以記之。

位置及歷史
  九仙觀位於湖南衡陽市東北,紫蓋峰下,西有香爐峰,東有吐霧峰,將香菸縹緲的九仙觀夾在其間。它距南嶽鎮十三華里,原為壽仙觀舊址。樑天監年間(公元502年——519年)建。觀為道士張三丰練習之所。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重修。九仙觀右,有羅漢松一株,盤根錯節,主幹空心,圍約丈五,為千年古樹,現半青半枯。觀旁有“九仙飛昇主壇”六個大字石刻,方二丈許,刻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為宋代遺蹟。觀前有棋盤石一塊,上書有“待我來”三字,字高達十尺餘,還有“到此皆仙”四個大字,高約兩尺,“雲觀”、“仙觀”題刻字跡清晰,觀後田塍中間大石上有“登其真”三字,高一尺多。

九仙觀,即古代的九仙宮,又名九真觀,晉時陳興明,施存,尹道全、陳惠慶、徐靈期、張曇要、張和珍、王靈與、鄧鬱之等九位道士曾在此處修行,傳說他們九人都在這裡白日飛昇成仙,故觀名叫九仙觀.觀宇是樑天監年間建造的.據《南嶽志》記載:唐朝遭士號稱白雲先生的司馬承楨曾做過該觀的觀主.明初道士張三丰曾在此觀練習,清順治年間,青州道士李常庚將觀重修一次,光緒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又修繕一新,觀內原有明代弘治五年(公元一四九二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和崇禎十三年(公元一六四O年)間鑄造的一口銅鐘,並有千年古羅漢松一株.古松樹圍一丈五尺,下節空心。觀右邊有一塊宋朝石刻的岩石,上書“九仙飛昇之壇”,行書,字高三尺,筆法瀟灑.在觀的右山崗上,有清代道士李常庚墓.觀前的棋盤石上,題留甚多.其中“仙關”、“雲關”、“到此皆仙。”都是二尺的大字楷書.觀門道旁有石刻“待我來”三個篆字,甚為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