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資訊>

中國戲曲大全之泉州提線木偶戲

國學資訊 閱讀(2.34W)

提線木偶戲又稱“懸絲傀儡”,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漢族戲曲劇種的形式,福建閩南地區的人民稱他為“嘉禮”。提線木偶戲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嘉禮”很感性其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漢族戲劇形式。福建閩南人稱它“嘉禮”。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上空提線操縱或藉縛在控制器上的細線而操縱的木偶形體。在簡單的提線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縛繩一根。某些提線木偶幾乎能模仿人和動物的所有動作。該型別木偶直到19世紀中葉才得到充分發展,但用鐵棒替代細繩來操縱的原始活動木偶仍殘留在西西里島等處。根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演出的提線木偶歌劇在18世紀極其風行。對觀賞者帶來極大吸引。

中國戲曲大全之泉州提線木偶戲

歷史起源
  提線木偶戲的起源,古代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漢高祖劉邦,率軍在平城,被匈奴王冒頓的大軍四面圍困。冒頓之妻閼氏帶領強兵紮在平城的一面,等待時機攻城。一個多月後,平城的漢軍糧草已經吃盡了,餓死官兵無數,又無援軍解救,孤城危在旦夕,軍心浮動,劉邦急得心如火焚。劉邦的謀士——護軍中尉陳平查訪得知:冒頓原是個好色之徒,暗中尋花問柳,閼氏妒忌心重,經常醋海興波。陳平利用冒頓的弱點,摸透了閼氏的心理狀態,令工匠製作了好多木偶美女,每尊木偶人裝置幾根絲線,再令士兵每天提線引木偶美女在城堞孔穴之處走動,手舞足蹈,木偶美女綽約多姿。閼氏誤以為城裡美女如雲,提心攻下平城之後,冒頓選美納妾,便下令退軍。這樣,便解了平城之圍。府仿造傀儡,在宮廷演出,還作為迎賓嘉會和敬神驅邪儀式。

傀儡受過漢高祖的御封,便提高了傀儡戲藝人的身份地位。過去,戲曲藝人被稱為“戲子”、“腳色”,屬於下九流,不登大雅之堂,不得科舉。

劉邦登基以後,感念“木偶美女”於國有功,賜每尊“偶人”以貴妃、貴嬪、貴人等封號,並將這些木偶作為國寶珍藏在御庫中,到漢文帝時,樂考試;惟獨傀儡藝人被尊為“先生”,而且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傀儡輕臺搭為“八卦棚”,演師身穿長衫在圍屏內操縱木偶,不可拋頭露面,稱“內簾四美”,戲班則稱“四美班”。凡是官府要演傀儡戲,要稱“請戲”。若遇“人戲”與傀儡輕同時在一個地方演出,須讓傀儡輕起鼓先演,這叫“前棚嘉禮後棚戲”。

嘉禮戲分生、旦、北、雜四個行當,由四名演師分別表演。至清道光年間,為演出七天七夜的連臺本戲《目連救母》,增加副旦一名,稱“五名家”。共有三十六尊木偶形象,可以演四十二部傳統劇目。一個不過六平方米的戲棚,傀儡一登場,可以馳騁千萬裡,呈現千百年來的歷史畫卷。明萬曆年間,禮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晉江人李九我為嘉禮戲撰書一聯:頃刻驅馳千里外,古今事業一宵中。這副對聯高度地概括了木偶藝術的特色,流傳至今成為木偶戲棚前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