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每日好運吧>國學>國學經典>

道觀大全之五龍宮

國學經典 閱讀(3W)

道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歷史悠久的教會,它是我國本土教會,對我國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影響。道觀是道教信徒供奉神仙的一個地方,它是我國建築文化中的瑰寶。五龍宮位於武當山上,是武當山建築最早的八大宮之一。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吧。


簡介
  武當山五龍宮共建有宮觀廟宇850間,規模一度龐大,被列為武當山建築最早的八宮之一。南宋時,戰爭頻繁,五龍宮道教建築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在歷朝的戰火中,五龍宮大部分被焚燬。五龍宮為白雲觀底層建築,由正殿、兩廊、觀音樓等組成,富麗堂皇。五龍宮往上依次建有四道天門,再往上的真武殿是白雲觀主體建築,面寬五間,屋宇高大。真武殿前左右分別建有鍾、鼓樓,鐘鼓嘹亮清脆,隔河對岸山西境內也清晰可聞。

道觀大全之五龍宮

歷史記裁
  據舊志及有關碑文記載,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均州守姚簡奉旨上山禱雨,後就其地建“五龍祠”。宋真宗時(998——1022年),賜額“五龍靈應之觀”,後廢於“靖康之禍”。本山道士孫元政重修,又廢於金末兵火。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詔改其觀為“五龍靈應宮”。元仁宗賜額“大五龍靈應萬壽宮”。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五年(1372年)復修。明永樂十年(1412年)建帝殿、山門、廊廡、玉像殿、父母殿、啟聖殿、祖師殿、神庫、神廚、左右聖旨碑亭、榔梅碑亭、方丈、齋堂、缽堂、圜堂、客堂、道眾寮室、倉庫等215間,賜額“興聖五龍宮”。到嘉靖年間,已有850間。民國十九年(1930年)又毀於火。現存山門、龍虎殿、紅牆、碑亭、北道院、齋堂、道房、泉、池、井、殿基等。自明嘉靖以後,此宮領五龍行宮、仁威觀、姥姆祠、自然庵。

結構
  宮前是二座對稱碑亭,結構、法式、造型與玉虛宮碑亭同。亭內各置巨石雕贔屓馱御碑。進宮門是龍虎殿,為清代重建,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硬山頂,抬樑式木構架,小青瓦屋面,面闊3間17米,進深2間9.1米,通高10.05米。殿內兩側尚存青龍、白虎神像,各高丈餘。出宮門,有兩牆夾道九曲十八折,俗稱“九曲黃河牆”,大部毀壞。現存殿臺共9重。前5重有石階81級,後四重有石階72級,舉目仰望若在天上。元君殿基中部漢白玉須彌座上,現存真武銅鑄鎏金像,高1.95米,是武當山現存最大的真武銅像。殿前是天池和地池,二水從龍口吐出。大殿左是玉像殿,所供二尊神像已遺失,殿右山坡下,有元代遺碑六塊。宮中還存部分明清碑碣,記述本宮興廢始末。從宮門左登山,為神梅臺,臺上墓有碑,碑亭右下南折上石山,是啟聖臺。從臺南下,是宋初著名道士陳摶誦經臺。直上為凌虛巖。再從故道折而西上,為自然庵。五龍宮現存廟房42間,建築面積2975平方米,佔地面積250000平方米;現存殘餘宮牆251米。

是最高的木結構